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复活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4-04-27 09:36

推荐复活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复活》读后感300字作文应注意:

1. 简要概括书籍内容,如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爱情纠葛及其后的人生轨迹。
2. 分析主题和人物形象,探讨书中的道德、人性和社会问题。
3. 结合个人感悟,表达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思考。
4. 注意逻辑清晰,表达流畅,避免抄袭和直接引用原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可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进行发挥。

1

《复活》作品中,不同的人的死与复活都是不同的。就先说聂赫留多夫,出生于地主之家的他本来是个健康、真诚、善良的小伙子,单纯地爱着姑妈家的半养女半婢女玛丝洛娃。多美好啊!可是,他习惯了靠继承的土地过奢侈、放荡的生活,没有了爱,有的只是对异性的肉-欲。他心中本来美好的爱变成了只是用来消遣的“游戏”。之后他再次来到姑妈家的时候诱奸了玛丝洛娃,并抛弃了她,忘记了她。
并且过了另一种空虚、糜烂、颓废的生活。他不需要劳动,不需要流汗,他做的只是吃饭喝酒,跟同事争夺情-妇,顺便再做做陪审员。他死了,和聂赫留多夫一样有地位的,还有最初的法庭庭长和圣彼得堡的监狱长。庭长再办案的时候不需要一丁点查证,何时,他只需给一个审判结果:是死是活,活的是流放还是苦役。他必须以最快速度结束工作,然后风驰电掣赶到旅馆和小情人与约会。如果案子错了的话呢,就让被错判的人蹲在旮旯里头哭去吧。
至于监狱长,是一个男爵身份的老将军。它可比庭长横多了!他曾经率领部队杀死了一千多名保卫自己的自由、家人和土地的农民。并且在年岁大了以后入主圣彼得堡监狱,创造了十年里让监狱里的囚犯有一半以上自杀了的记录!这些丰功伟绩足以让他受用终生。毫无疑问,他们也死了,不过,虽然都有地位的他们的心灵都死了,可是最大的差距还是看他们能不能复活。当聂赫留朵夫看到了被他夺走了一生幸福的玛丝洛娃站在法庭上被毫无根据得判处了莫须有的罪名时,他想起了自己肮脏的行为和生活,他醒悟了。他善良的本性终于唤醒了他腐化了的心灵。他的生活又变了,他不再去找情-妇了,不再频繁地出现在富豪们的宴会上了。他做的,是倾心竭力地搜寻线索、证据请律师向上级申诉,从而为玛丝洛娃减刑。并决定与玛丝洛娃结婚,尽量让她以后的生活幸福。他以极为积极的心态为自己赎罪。此外,他还探访了自己家得雇农,了解到了基层人民恶劣的生活。并付诸行动,不顾亲人的反对,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监狱里接触玛丝洛娃的时候他还看到了监狱里还有许多囚犯也是被错判的。于是他又为他们奔走。他复活了。那庭长和男爵呢?他们见到的社会的残酷的现实比聂赫留多夫多许多。而当他们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无辜的人直接或者间接死在自己的手里时,他们没有一丝忏悔,反而引以为荣。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他们彻底地死去了。同样是上层人物的他们,思想差异巨大,奋斗目标有着天壤之别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人的态度不同;看到别人受难时的感受不同。也许,这就决定着精神已经死去的他们能否复活。也并不是说没有显赫的地位,就不能再死后复活。玛丝洛娃。本来活泼可爱,单纯善良的她遭到了聂赫留多夫兽性的蹂躏。接着又被抛弃。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得她还是被击倒了。她甘愿做了妓-女,甚至丝毫不以此为耻。认同了丑恶的她,精神死去了。可是,当她见到了聂赫留多夫,听到了他的忏悔,看到了他如此坚定地决定为自己牺牲。她几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从没体会到过的来自人性的尊重和爱。
此时,深为苦役犯的她为了不拖累涅赫留多夫而决绝了他的求婚。并且,在她被流放西伯利亚的途中,深深得被革命者的高尚气节所打动,并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她在革命者的行列中不但拥有了平等,并且有了新的生活意义。她竭力做一个对得起他们的人,还渴望为别人谋福。她又复活了,最终玛斯洛娃接到了涅赫留多夫为她争取来的减刑公文。也彻底地拒绝了他的求婚。可是呢,文章的最后我没读太明白。不过我觉得她的生活应该还是会不错的。也许她流放也会成为一个为人民谋福的革命者吧。至于涅赫留多夫,赎罪之后的他也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了农民们,我希望他也能成为一个民-主战士为基层人奋斗。《复活》这本书表现的思想,是一种充满矛盾的思想。这本书充分的表现出人世间的人性。《复活》给我带来的是指正直,是勇气。我会永远用这份勇气和正直生活的。

2

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三部。
简而言之,《复活》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聂赫留朵夫的公爵为拯救一个被误判杀人罪的妓女奔走于监狱、法庭、上层人物之间,同时也借此拯救自己灵魂的故事。
从读书动机来说,我偏向于学习写作,所以更多的关注是语言、手法、构架等等。
这本书读起来,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人物众多,以聂赫留朵夫为主线和视角,以人像展览式的手法,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停歇地踏上舞台。到最后明白这个套路,对于介绍某个与主线不大相关的人物,没什么耐心的话就直接翻过。
起初,玛洛丝娃刚出现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惊艳,我设想的《复活》是玛洛丝娃的复活,她从被诱奸,沦为妓女,被误判杀人。怎样挣脱自己的命运,一步步站起来,活得风生水起。
然而,大师就是大师。他不可能走小言情的套路。
所以聂赫留朵夫慢慢进入我们的视角,开始他虚伪、自私。在做陪审员的时候,他想到的只是玛洛丝娃千万不要认出他,千万不要揭穿他做过的丑恶的事。
他见到了玛洛丝娃,想起了过去,想到他曾经是怎样一个善良、纯洁的人。而他现在的灵魂又是怎么的肮脏不堪。
聂赫留朵夫给自己做了一次“精神扫除”,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多么厌倦眼下的生活,也意识到自己对卡秋莎犯下的罪恶。
他决定帮助卡秋莎,帮她请律师上诉,甚至决定同她结婚。
玛洛丝娃初初认出他,听到他要帮助她的时候,流露出的是一种愤怒,甚至痛恨。她认为聂赫留朵夫只是想借拯救她来拯救自己肮脏的灵魂罢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利用。
难能可贵的是,聂赫留朵夫尚且知道拯救自己的灵魂。而小说中出现的法官、狱长、公爵、公爵夫人、将军等等,他们嘴上念着《福音书》、信仰着基督,却视平民的生命如草芥。对待犯人尚不如对待猪狗。
监狱本应是关押犯人的地方,聂赫留朵夫却发现牢房里大多的犯人是无罪的,像玛洛丝娃,被误判杀人。一群人仅仅没有身份证就被长期关在牢房里,无人问津。
当聂赫留朵夫为这些可怜的犯人奔走的时候,那些公爵、将军无一不流露出不解、鄙夷的神态。
他们不理解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或者他们认为聂是一株奇葩。只是碍于聂的公爵地位,才不得不答应帮他开许可证,处理误判的案件。
在一次又一次的入狱探视之后,玛洛丝娃的心态有所改变。她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这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因为聂赫留朵夫不像她记忆中的那么渣,他变得善良,他慷慨地帮助她身边的人。他甚至许诺要娶她。
当一个女人陷入爱情的时候,是极容易改变的。所以玛洛丝娃戒酒,听聂赫留朵夫的话去医院里当护工。
如果说聂赫留朵夫是通过不断拯救别人的,不断进行自我精神扫除来复活。那么玛洛丝娃是在爱情的鼓舞下,慢慢复活。
聂赫留朵夫看到农民的苦状,不惜散尽家财,将土地租给农民,并且将租金也留给农民使用。无疑,这是一种令人震憾的人道主义精神。甚至有一点不现实。
因为自古以来,地主就与剥削划上等号。
所以,与其说聂赫留朵夫通过帮助别人来拯救自己。不如说他是一个打破成规的奇葩者。此外,他还是一个洞见者。
在无数次奔走牢房之后,他不禁看到了犯人们极度恶劣的生活条件。而且发现监狱这个机构本应设来关押那些危害社会的歹徒。现在却关押着大半无辜的人。而且,由于在监狱中受到苦难与折磨,这些无辜的人,极容易转变为危害社会的人。
最后,玛洛丝娃为了不拖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西蒙松结婚。彻底与过去决裂,过上新的生活。
而聂赫留朵夫的心境也愈来愈明朗开阔。

3

合上《复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书中的情节在我脑海再次浮现,主人公精神的复活让人敬佩。浪子回头金换。
环境真是个可怕的东西,能够驾驭人。男主人公本是个纯洁。热诚,朝气蓬勃,有美好追求的人,可当他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以后,却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还害女主人公堕落。这一切,他并不以为然,他的父亲以及身边许许多多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因为身处在这样的环境,所以身心完全被侵蚀。于是,开始堕落。女主人公也是受环境所迫,最终也堕落了。
男主人公精神的复活,是因为他还是有良知。看到女主人公因为他而受那么多的苦,他是非地内疚。于是重新振作,为女主人公到处奔走申冤,使女主人公受到感动,也使她从此不再堕落。两个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这本书同时也反映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与残酷。让下层人士饱受磨难,而那些上层人士却醉生梦死的生活着。我很幸运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是,如今的社会诱惑太多了。每种诱惑都是致命的。我很清楚自己的意志并不坚强,面对诱惑我会,招架不住。
面对诱惑,绝大部分人都妥协。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让整个灵魂也沉陷。不能埋没自己的良知。生活虽然很现实,也很残酷,但也一定还有希望。我们不能斩断自己的后路。没有永远的黑夜,天明仍可见到太阳。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
无论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停止寻找方向。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绊绊,没有挫折的人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不要放弃生活,更不要放弃自己。

4

《复活》,这本书讲了玛丝洛娃被陷害从而被判苦役5年,在她小时勾引了她的聂赫留朵夫准备去救她,却被她冷眼相待。
一路上,他发现了许多冤屈,不公,最终成功救出玛丝洛娃,并且,他的后半生也去为为穷苦人洗清冤屈而奔波……读完它,我深有感触,其中的冤屈令我愤愤不平,胡作非为的看守,没有同情心的典狱长,贪生怕死的恶人……这些深深印在我的心底,

100多名工人因没有身份证而被扣押,许多人因犯了莫须有的罪名而坐牢……都令我气氛,罪恶的人啊!

写这本书时,农奴的压迫除了来自地主与官吏,又多了资产阶级,农民苦难倍增,托尔斯泰无法忍受。
九十年代初期,托尔斯泰发表了几篇谈论饥馑的著名文章,文章中揭露一些省分中骇人听闻的灾难,指责统治阶级对饥民的命运毫不关心。从这时候开始,托尔斯泰文风大变,所出的集子色彩强烈插图很多,但是文字浅白故事简单,简直无法让人相信这些是出自《战争与和平》这撼人史诗的一代文豪。迂腐的统治在这本书中全面表现了出来,好人无好报,奸臣当道……多么无能的社会,多么无能的沙皇,这是正需要一个像鲁迅一样的人去与恶势力所做斗争。
托尔斯泰勇敢的站出来,写下了这本书。但愿不要再有这样的社会。它的伤害太大。

5

“事情很明白,凡是人们认为重要和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卑鄙龌龊,不值一提的,而所有那些光辉夺目,富丽堂皇的外衣,往往掩盖着日空见惯的罪行,这些罪行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而且风靡一时,被人们费尽心思加以美化。”
“我要做的是良心要我做的事,良心要我牺牲自己的自由来赎罪。”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这就是曾经放浪荒唐、风流成性的涅赫柳多夫到后来的思想觉悟、人性复活的涅赫柳多夫的转变过程。
一个是充满理想的少年,一个是美丽纯洁的少女;一个是纸醉金迷的贵族老爷,一个是出卖灵魂的风尘女子。他们的人生再次相逢时,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公爵陪审员,一个是罪大恶极的妓女杀人犯。涅赫柳多夫认出了玛丝洛娃——少年时的他曾爱过的少女。可是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使涅赫柳多夫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花天酒地,无所事事;这个罪恶丑陋,金钱至上的社会也让那个纯洁无瑕的卡秋莎成了处处卖弄风骚的玛丝洛娃。
其实,我更愿意叫她卡秋莎,那是个从小不谙世事地生活在大庄园的无忧无虑的少女。她憧憬着光明的未来,她幻想着美好的爱情,可惜她所想象的这一切最后都被这个无情的社会狠狠地碾碎。人去楼空,才发现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带着一身伤痕,她开始堕落。可最终,她也无法摆脱人性的枷锁,她的爱慕虚荣使她沦落为风尘女子。或许这个可怜的女人的命运早已被她自己预言——“我在这里,在泥泞里,在黑暗中,任风吹雨打,站着哭泣。”
幸好,最终,他们都还是复活了。
法庭上的匆匆一瞥,使涅赫柳多夫彻彻底底脱变成了一个忏悔者。他为帮玛丝洛娃脱罪四处奔走,将土地分给农民,准备随玛丝洛娃远去西伯利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被农民怀疑,被亲友鄙夷,被上层贵族唾弃。他所坚持的都不被这个充满铜臭味的社会所理解。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无所谓良心、道德。而这个社会早已丧失了人性和最基本的怜悯。财富、权力总是让世人迷失自我。而在这个社会的熏陶下,涅赫柳多夫的复活无疑是举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人性的光辉在重生的涅赫柳多夫身上绽放!
如果说涅赫柳多夫使卡秋莎坠落成了玛丝洛娃,那么西蒙松则是玛丝洛娃真正的拯救者。他作为政治犯的代表,让玛丝洛娃觉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利益和享乐而活,让玛斯洛娃称这些人是“真正优秀的人们”,让玛斯洛娃彻底摆脱过去,重新捡起抹布、拾起扫帚,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找回曾经的那个勤劳、善良的喀秋莎。
小说的结局,玛斯洛娃选择了西蒙松,选择了革命者,选择了遗忘过去,选择了开启崭新的生活。至此,玛斯洛娃在精神上真正完成了复活。
涅赫柳多夫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与良知中选择了后者。他面对了自己的良心,不用再背负良心的债,从罪孽感、愧疚感的阴影中走出来。沐浴着阳光的涅赫柳多夫感到了精神上巨大的满足感和快乐。他告别了浑浑噩噩十年如一日的“贵族生活”,人性的复活让他能够在阳光下舒心地微笑。
列夫·托尔斯泰使两名原本坠入风尘的主人公复活,从而抨击了黑暗的社会。但我想,小说中两名主人公的复活也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复活。革命正在开始,光明的未来在不远的前方!
阅读这个故事是煎熬的,但结果是令人欣慰、快乐的。我随文章情节起伏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展露笑颜。阅读《复活》的过程是漫长的,主人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的心。我为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而落泪,为涅赫柳多夫的艰难抉择而揪心,更为他们最后的“复活”而欣悦。我触碰到了阳光的灿烂、重生的快乐,阅读让我成长,最终我也会由阅读而蜕变、成熟。阅读让我感受到的快乐感如缕缕春风拂面,醉我心脾。我的豆蔻年华因阅读而格外美丽!
复活的道路依旧漫长,不过,我们正在前进。前进的道路、奋斗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享受着这个美丽的过程。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