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李杰|(边陲日记86)中秋节

更新日期:2024-05-18 05:52

▲建水钟楼中秋圆月

中秋节到了,红民村的老百姓家家杀鸡宰鹅张灯结彩,有时还传来阵阵的鞭炮声。人在异乡,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人啊,只有到了这种时刻,才能真正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

在北京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觉得很正常,没有什么觉得可留恋的,兄弟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儿就打得不可开交,父母为此没少劳神。记得有一年放寒假,母亲为了少操点心,省得我们在家四处生事,就偷偷地把哥哥和妹妹送到了姥姥家。我和弟弟回家吃饭时,见不到哥哥和妹妹,就问母亲:“小虎和小珍哪儿去了?”母亲怕我俩闹腾也要去姥姥家,就随口说了句:“丢了!”我和弟弟听了带着哭腔说:“那我们赶紧去找吧?一会儿天黑了就更不好找了?”母亲没好气地说:“吃你们的饭吧!见到了就掐,见不到就想!”如今回想起来,一大家子在一起,那可真是一种幸福的回忆。

班长黄克忠为我们买来了月饼,每人一个。这是当地私人作坊自己制作的月饼,个头和烙饼差不多大,样子很土,黑乎乎油腻腻的,就像是一张大馅饼,只不过这个馅饼里面的馅,是用白糖和猪油搅拌的,吃起来齁甜齁腻,有半块就能给人齁住。我舍不得糟践东西,整整一大张“白糖馅饼”都被我吃下,齁的我直叫水。大家吃着月饼,不约而同的就想起了自己家乡。

黄班长是四川人,他说:“在我们四川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糌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饯等,有的地方还要点桔灯悬挂门口,那个热闹劲啊!就别提了!”

浙江战友金晓伟说:“在我们浙江农村,老百姓一般最重视三个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春节是新的一年开始,全家人忙碌一年,坐下来吃吃饭,见见面,拜拜年,为来年做好准备;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一般都是由长辈给晚辈送月饼和粽子,有的地方到了晚上还要放孔明灯。”

我是第一次在云南边陲过中秋节,以往的中秋节,给我的印象就是回家吃月饼,至于中秋节背后的传统文化吾的?我从来没有关心过。长这么大,只知道到了这一天,北京稻香村门前就会排起长队,大家争相去选购各式各样诱人的月饼,有火腿的、五仁的、枣泥的、自来红、自来白……我记得火腿月饼最贵,一般人家吃不起,自来红、自来白月饼最便宜,是平常百姓家每年都要必买的月饼。再有是枣泥或五仁月饼,这种月饼吃起来解馋不腻,适合大众口味,也是老北京保留至今的中秋月饼。

▲2019年8月,802团通信营重回老连队聚会,战友们在四角田村大队部与当地村民共叙友情。

大家正在聊着自己家乡的中秋月饼,屋外传来了叫门声,下楼一看,原来是几个热情的村民,非要拉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班长说:“时间太晚了,不去了。”可是热情的村民不同意,连拉带拽的非去不行。恭敬不如从命,班长只得带领我和金晓伟作为代表,一起去了村民家。

也许是刚刚下完雨的原因,村子里面湿汲汲的,天气很凉,在前面引路的村民可能有些着凉,他不停的用手擤鼻涕,然后很随意的在手上搓一下。

很快我们就来到一户人家,屋里的村民见我们进来全都站了起来,热情的让我们坐,请我们吃。第一次来到老百姓家做客,我们怎么好意思坐?好意思吃?大家站在屋中彼此互相谦让,在前面引路的村民,用刚刚擤过鼻涕的手,拿起一个月饼,掰成两半递给我们,班长推辞不过,接过了月饼,老乡把另一半月饼递给了我。为了逃避这种尴尬事情,我主动拿起一根香蕉说:“我今天吃太饱了,我还是吃根香蕉吧。”然后坐在椅子上慢慢享受。身后的金晓伟硬着头皮接过了另一半月饼,站在原地发呆。

黄班长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他大口的吃着月饼,与村民聊着天。最可怜的就是金晓伟,他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看大家都动了嘴,也只好闭着眼睛往嘴里送,看的我直想笑。从金晓伟脸上的表情来看,他绝对是苦不堪言,但也只能很不情愿地接受。

哈尼族的中秋节特别的隆重,家家都在堂屋里摆放着祖宗的牌位,安放供桌,有的还挂出祖先的画像,摆好香炉、供品,烧香点蜡,祭奉祖先。还有的人家在院子里燃放起鞭炮,就像北京的春节一样热闹。

在回去的路上,我故意问金晓伟:“今天的月饼什么馅的?好吃吗?”金晓伟很生气地说:“你他妈的躲得倒是快,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递到眼前了,吃的我这个恶心啊!就别提了。”我幸灾乐祸地说:“人啊,有些时候就必须先下手为强,不能客气,否则难受的是自己。”

黄班长很不以为然地说:“在云南山沟里住久了,你就什么都习惯了。刚来云南时,我根本不吃建水大街上的烤豆腐,看到老百姓用黑黢黢的手,又拿钱又翻豆腐就觉得恶心,可日子长了,尤其是饿极了的时候,你就什么都无所谓了,毕竟咱们当兵的肚子里没油水,能填饱肚子比什么都强。”

从老百姓家回来,屁股还没坐热,楼下又传来了敲门声,打开房门一看,又是一户村民来请我们做客。“谢谢老乡!我们不去了,下次一定去。”班长非常耐心地向老乡解释,可是村民非常热情,说什么也不走,非要我们上家里坐坐。正在这时,又进来一拨村民来请我们到家里喝酒。班长一看这架势,今晚不管是去哪一家?只要开了这个口,整个一夜都别想睡觉。

“非常感谢红庙村的老乡对我们部队的支持,我们晚上还要有任务,今天真的不去了,大家就在我们这里坐下来摆摆龙门阵再走吧!。”

▲战友们为四角田村捐钱修路

黄班长边说边给老乡们发金沙江(香烟),老百姓接过香烟,坐在屋里东拉西扯的就摆开了龙门阵。班长是四川人,云贵川的语言有些相似之处,他们沟通起来很容易。我们新兵刚来云南,红河州的地区方言多数都听不懂。出于礼貌,我们也坐在旁边,不懂装懂地听着班长和村民们聊天。

我既不抽烟,又听不懂他们聊得是什么?坐在那里百无聊赖地吸着他们喷吐出来的二手烟。这可倒好,六六粉的味道刚能适应,如今又改成烟熏火燎。照这样实习一个月,我就快熏成太岁了。

好不容易熬到他们把两包烟抽完,村民们恋恋不舍的散去,屋子里总算恢复了平静。

作者简介:北京人,1964年出生,祖籍辽宁丹东,网名“北京老兵”。1982年10月入伍,198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5年进入广州解放军体院学习。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分校学习新闻,1990年在央视体育部实习,参加过亚运会的转播工作。2005年起,在新浪博客上闲暇写作、摄影、随笔上百篇。2019年开始,在公众号发表文章,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迟暮斋“,感觉和您的口味,就用手指点亮“在看”支持北京老兵。谢谢!

往期精彩:

李杰|(边陲日记85) 较 量

李杰|(边陲日记84)尴尬的个人问题

李杰|(边陲日记83)红庙村

李杰|(边陲日记82) 干不完的公差

李杰|(边陲日记81)特急电报

李杰|(边陲日记80)建水

李杰|(边陲日记79)根旺修车

李杰|(边陲日记78)告别沙坡

李杰|(边陲日记77)“黑牡丹”来了

李杰|(边陲日记76)看 球

李杰|(边陲日记75)谢谢您,饶了我吧

李杰|《边陲日记74》抗洪

李杰|《边陲日记73》唯一的优秀

李杰|《边陲日记72》 大雨过后

李杰|《边陲日记71》 | 一段未曾公开的历史

李杰|《边陲日记70》帮 厨

李杰|《边陲日记69》不省心的棍儿

李杰|《边陲日记68》抢馒头

李杰|《边陲日记67》 看 病

李杰|《边陲日记66》 站岗

李杰|《边陲日记65》撒癔症

李杰|《边陲日记64》出风头

李杰|《边陲日记63》指挥员讲课

李杰|《边陲日记62》躲不开的诱惑

李杰|《边陲日记61》政治学习

李杰|《边陲日记60》耍脾气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