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更新日期:2024-05-19 20:34

— HELLO READING —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内容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01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

●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02

“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这是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观,同时也是作者本人处世的核心思想。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与其他名著大相径庭的地方——语言不仅生活化,甚至脏字频出,从字里行间就能使霍尔顿16岁愤世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霍尔顿确实叛逆偏激,但却是他善良正义的内心导致了这一切,他正是因为彻彻底底的善良,以至于难以融入他所看到的灰暗的成人世界,以至于对几乎整个社会都要出言讽刺、嗤之以鼻,除了他的妹妹,我相信作者是故意把这个角色塑造成充满真善美的天使形象的,因为在书中她是霍尔顿的唯一牵挂,在书外是塞林格处于无可避免的成人的世界的精神寄托。

霍尔顿想抓住掉下悬崖的每一个孩子,隐喻着他不想让孩子们陷入成人的世界,一般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进入社会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变得圆滑和世俗,而作为孩子才有的诚实单纯便再也回不来了;第二种,或许我们厌恶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做不到在社会里如鱼得水的自我,而往往正是这样不得意的人才会怀念作为孩子时的单纯。

霍尔顿是有道德洁癖的人,他不能融入社会,塞林格在书中也反省过:不一定是大多数人出了问题,或许是自己出了问题。与其像塞林格在书中形容的“成长是人生必经的溃烂”去看待成长,不如提升自己,成为快乐的大多数人,因为孩子的天真固然很好,但是历经沧桑后的美才更加可贵。

——惟义食工2001蔡璨

扫码关注我们

江农食书

本期编辑:孙凌晨

责任编辑:陈颀

终审:黄月胜

指导老师:黄月胜

OVER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