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导游资格证(江苏省泰州市导游词)---每日一练

更新日期:2024-05-14 08:43

景点1:溱湖旅游景区导游词

景点2:凤城河风景区(望海楼景区)导游词

景点3:凤城河风景区(桃园景区)导游词

景点4:梅园导游词

景点5:乔园导游词

景点6:光孝律寺导游词

景点7:溱潼古镇导游词

景点8:郑板桥故居导游词

景点9:兴化李中水上森林景区导游词

景点10:雕花楼景区导游词

景点1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导游词

景点12: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导游词

江苏省泰州市导游词

全市公共景点

※景点1:溱湖旅游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溱湖旅游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溱湖旅游景区。

溱湖风景区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湖风景区地处姜堰区西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总体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区内的湖泊、河流等合占景区总面积37%左右。经过开发和利用,现在已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全球生态500佳”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园区,以溱湖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大家眼前看到的便是溱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的正大门,整个大门的造型非常独特,它是由五条篙子船的造型相叠而成,其寓意是象征着一年一度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在此举行,也表达了溱潼人民以船会友,以节招商的美好愿望,上面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八个大字,它是由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先生亲笔题写的。而在右边的巨石上的“溱湖湿地”四个字是由著名的国学大师、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所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片湖泊,就是溱湖了,溱湖又称喜鹊湖,因我们当地生态环境非常好,吸引了许多喜鹊在此筑巢定居,又因喜鹊是吉祥喜庆之鸟,所以当地人都习惯上称为喜鹊湖。溱湖形似玉佩,湖的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登高而望,有九条河流汇入湖区,形成“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湖中盛产菱角、荷藕等绿色食品,水产鲜活鲜嫩,有“溱湖八鲜”之美称。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麋鹿观赏区。据《麋鹿生境考察》记载,溱湖地区是麋鹿的故乡。姜堰地区曾出土众多麋鹿化石,被专家考证为中国野生麋鹿的最后生存地,泰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国内唯一一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标本就是在此出土。由于种种原因,麋鹿野生种群已在一千年前绝迹,直至20世纪80年代,麋鹿才从英国返回故园,溱湖湿地获准引进4头麋鹿实行保护放养,使这一珍稀动物在故乡重新繁衍生息。姜堰人起初拿出1200亩湿地建立麋鹿故乡园,后来又辟出600亩散养区,麋鹿在这里自由采食生长。因溱湖湿地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河网密布,水草丰茂,所以自古就是麋鹿最为理想的家园。

麋鹿属于鹿科,因其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而得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雄性麋鹿有犄角,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雌性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幼年的麋鹿身上有小花点儿。夏天毛发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它们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苔类、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

各位游客,在我们船右边的波浪形台地式造型的建筑就是景区会船观礼广场,会船节当天这里可容纳5000名贵宾和30000名游客,整个会船观礼广场包括表演舞台、发令台及服务设施。会船节过后可以作为平时集会、演出、娱乐的场所。

说到会船节,它可是我们溱湖地区独有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四乡八镇的数百只会船云集溱湖,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溱潼会船节。会船节当天前来观光的游客都超过十万人,湖面上参加表演的船只将近一千条,场面非常壮观,有“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之说。现在溱潼会船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四川凉山的火把节和哈尔滨的冰雪节等同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200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溱潼会船历史悠久,相传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抗金英雄岳飞,攻占沿江通泰一线,任通泰镇抚使兼任泰州知州。山东义民张荣、贾虎得知此消息,便前来投奔岳家军,途中遇一批埋伏的金兵,与其转战于十里溱湖,结果当然是金兵大败,但由于北方的义民不熟悉当地的水性,也是伤亡惨重,溱潼的百姓们按当地习俗安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组成篙子船争先祭扫。千百年来,从未间断,至今水乡古镇区还有岳家军水上点将台的旧址。久而久之,清明节的第二天,就成了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会船的节日。

大家可能都看过龙舟大赛,会船与龙舟有类似的地方,都是水上竞技项目,但会船的种类更多,场面也更为壮观。

会船的种类大致有五种:

一是篙子船。此船平时叫丫梢子,长12米,宽3米,最多可载30名选手。他们一人一篙,篙子末尾扎块红布,篙手们的服装也多姿多彩,有的是清一色的新四军服,有的是清兵装束,有的是一船的猪八戒,五花八门。站在船头上的叫头篙,又叫站浪头,他是会船的组织者,篙手中有个敲锣的,叫扬锣,他用锣声传达号令。此外,根据参赛男女选手的不同,自然分为男篙和女篙,男的和男的赛,女的和女的赛,比赛绝对公正。

二是划子船。划船选手为女性,人手一桨,桨柄上扎着红布。这种船上一般只载9个人,形如一片树叶,飘荡在水上,耀眼夺目。

三是花船。通常是两条船固定在一起,上面搭着戏台,有乐队和演员,主要表演荡湖船、龙灯、狮灯、打莲湘、唱道情、扭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

四是贡船。这是供奉菩萨和祭祀亡人的船,讲究的搭两层台子,飞檐翘角,挂四只灯笼,悬挂横幅和对联,里面有僧人诵经祷告。

五是拐妇船。为什么叫拐妇船呢?顾名思义,当然是拐跑了良家少女的船。传说呀,古溱潼有座寺庙,一名年轻的和尚和当地的农家少女自由恋爱,这可急煞了女方的父母。没等恼羞成怒的父母大人有动作,少女和和尚就合计把生米煮成熟饭,一起私奔去了。这不,少女和和尚在前面逃,父母大人乘船在中间追,接到举报的县太爷将公堂搬到了船上,正急着抓捕逃犯候审呢。所以拐妇船一般由三条船组成。

关于溱湖旅游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点2:凤城河风景区(望海楼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凤城河望海楼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凤城河望海楼景区。

望海楼景区位于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内,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凤城河风景区主要分为望海楼风景区和桃园风景区,200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望海楼景区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核心景区是望海楼,东侧是碑苑、古城池地雕广场和古州城遗址等,西侧是文正广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望海楼景区大门匾额上的四个大字——“江左胜境”,这是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所书。“江左胜境”意思是说泰州是江左美丽的地方。古人把南京以东长江下流地区都称为“江左”。古人的方位观是坐北朝南,左为东,右为西。长江在南京芜湖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南京及以东地区位于江东,也就是江左。

在“江左胜境”匾额的两侧,还有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西侧为“汉唐古郡”,东侧为“准海名区”,它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留下的墨宝。为什么称泰州为“汉唐古郡”呢?古时泰州地处大海之滨,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称海阳。汉初时设县,当时泰州位于海边一高地上,而称“海陵县”,“陵”就是高地的意思。南唐时设州,人们期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而称“泰州”。因此,“汉唐古郡”是说泰州的历史悠久。称泰州“淮海名区”,是因为古时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海之滨的江淮地区称淮海,泰州古时曾管辖这一地区,因而称泰州为“准海名区”。“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大门两侧的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上联中:云霞出海曙,说的是在望海楼上观海上日出的胜景;下联中:梅柳渡江春,梅是指梅兰芳,柳是指柳敬亭。说的是两位艺坛大师,当初一走出泰州,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艺术家。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古池地雕广场。大家请看,广场上这块铜铸地雕长10米,宽10米,占地100平方米,是根据《道光·泰州志》里的一幅泰州城池图雕铸的。它反映了当时州城内的街巷、河流、庙宇、名胜、桥梁和州署的主要分布状况。从高空俯瞰,古城泰州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南边的济川桥是凤头,北边的赵公桥是凤尾,西山寺的木塔是凤胆,城东西各有一凤凰墩,是凤凰腾飞的翅膀,其中东侧的凤凰墩就在我们对面的桃园景区里。所以泰州又称“中华凤城”。

从这幅地雕图上可以看出,泰州是一座水城,其独特之处是双水绕城。外面绕州城一周的河道是护城河,也叫“濠河”,它开挖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在我们称“风城河”。城内,东市河、西市河在州城城墙内绕城一周。这是南北向的中市河,这是东西向的玉带河,它们呈“十”字形相交,组成了一个“田”字形的内城水系,形成了泰州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的水城格局。

古城泰州不仅水多桥多,而且寺庙多。清代中叶,大概可以说是泰州佛教最兴旺发达的时期,许多地方是“无庙不成庄”,民间还有“家家弥陀佛,处处观世音”之说。俗说有“九大丛林”、“六十四寺”、“七十二庵”。据资料统计,泰州佛教寺、庵、庙最多时,城区方圆不到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即有僧寺66座(其中有一部分,不在现泰州范围内)、尼庵75座。其中光孝寺最为著名,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来到了望海楼广场,眼前的就是望海楼。相传七、八千年前,泰州地域是一片大海,当时的海岸线大约在今天的扬州、镇江、泗阳至赣榆一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受长江及淮河海浪冲击的作用,渐渐地就由海洋变成了浅海、湖泊、沼泽和陆地,望海楼始建于宋,取名海洋楼,到明朝时称望海楼,其实是泰州人对远去大海母亲的怀念之情。在历史上经历了四兴四废,大多都是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整座楼高31.6米,外观三层,再加上底层,共四层。它是重檐歇山顶,上盖黑褐色琉璃瓦,外观是典型的宋式彩绘,主要色彩取朱红、黄、白三种色系,显得古朴、典雅、大气。请看二层正中匾额“望海楼”,是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在顶楼的“江淮第一楼”则由国学大师文怀沙所题写的;而在四楼的北面还有一块匾额“领江淮雄风”,是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

说了这么多,那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登楼去感受一下吧。

进入二楼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型镏金漆器《重修望海楼记》,是由范仲淹的第28代孙、《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所写。在不到600字的文章里,范老描述了泰州的历史、泰州的现在以及重修望海楼的意义。文章的前半段主要介绍泰州和这座楼的情况,文章的后半段,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作者带着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敬畏,用文言文形式表达了当今思想: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家请随我去往《重修望海楼记》的后面,现在看到的是大幅壁画——《海天旭日图》。壁画高4.35米,宽10.02米,由泰州著名画家吴骏圣历时1个月才完成。这幅壁画描绘了望海楼前波涛汹涌的景象。

这幅壁画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属于漆器艺术。漆器的制作主要以生漆为料,在木制的形体上涂漆,擦上数十层甚至数百层,然后再在上面手工雕刻装饰精美的花纹图案,最后经过打磨、推光,使表面光滑、平整、润洁,有种小孩肌肤的美感。漆画的特点就是年代越久越光滑。这《海天旭日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幅漆器作品。

请大家跟随我从这边上三楼,注意脚下安全。三楼是一个夹层,楼层较矮。这里是展厅,在这里经常会有各种书画展或各类文化艺术展览。

四楼是观景层,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金箔牡丹图——《前程似锦》。整幅图色艳而不俗,非常丰满,凸显了国花的卓越风姿,也标志着泰州的现在繁华似锦,泰州的未来前程似锦。

现在我们到外围观景廊上来看看泰州,从这里看望海楼东靠城墙,西邻柳园,与对面的桃园遥遥相望。当我们凭栏远眺时,看到的凤城河水天相接,浑然一色,远近景点,数不胜数。有新建的高楼大厦,有古老的历史遗存在楼上,泰州的现代文化与古文化尽收眼底。在东面我们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桃园景区,这里是当年孔尚任在泰州完稿《桃花扇》的地方。在桃园的北面是梅园,是为了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建的,而梅园的所在地也是梅先生的祖居地。在西面还有柳园,是评话宗师柳敬亭的家,这样桃、梅、柳就分别代表了三种艺术表现形式——传奇、戏剧、评话。三园成一线形成了我们泰州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望海楼北面是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异国建筑显得格外醒目。

现在请各位跟我一起下楼,当心脚下的台阶。

在大门的两侧,有两块明清式的石碑,东侧刻有明代泰州人徐嵩写的《重修望海楼记》,西侧刻有清代泰州人夏荃写的《望海楼》,这也印证了在明代和清代望海楼几经修复的历程。

关于望海楼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点3:凤城河风景区(桃园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凤城河桃园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凤城河桃园景区。

现在在我们的游船的左边,是我们凤城河风景区的桃园景区。为什么取名桃园呢?让我来和大家说一说吧。一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孔尚任。他在这里的陈庵写成了《桃花扇》这部戏曲史上的华彩篇章;二是园内遍植桃树,是我国桃花品种最多的园林,有100多种。

各位朋友,我们已经到达了桃花岛。请大家注意脚下安全,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有序登岛。这个桃园里的桃树主要集中在这个岛的四周,这里共种植了3000多株桃树,多达116个品种,如紫叶桃、菊花桃、五色桃、寿星桃、碧桃等。每年阴历的3月底、4月初桃花盛开,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宛如一片红霞。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花园名叫渔壮园。据《道光·泰州志》记载,渔壮园为康熙年间俞锦泉所建。俞锦泉是康熙年间泰州的大户人家,他曾建私家花园——“渔壮园”,在园中挖池,在池中建舫亭,专门用于演戏。俞锦泉家的女昆部最大,人数可达百十余人,可见俞家家班阵容之大。俞家世代为官,其子是协助曹雪芹祖父曹寅编辑《全唐诗》的主要助手,深受康熙皇帝宠幸。孔尚任在泰州期间与俞锦泉交往甚密,常常应邀前来看戏。《桃花扇》脱稿后,就是在这里由俞家的女昆部谱曲试演的。

眼前这座石舫,是当时“渔壮园”的核心建筑,长30米、宽5米,其规模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石舫。前面的船头是戏台,小亭子下面是奏乐池,后面两层阁楼是演员化装和休息的地方。与石舫相对的岸边平台就是观戏台,可容纳600人看戏。在石舫的南侧有一座小亭子,叫“流香亭”,在流香亭的抱柱上有一副楹联“风前燕子归寝室,水上鱼儿逐柳花”,这是泰州书法家顾印祖的手笔。在东面还有一座形似扇面的亭子,名叫桃花扇亭。

大家请看,前面就是清风阁。清风阁始建于五代,原名清风楼,取“清风徐来,登高望远”的意思。阁高20余米,三层八角重檐建筑。匾额上“清风阁”三个大字,由泰州籍书法家姚家齐老先生所书。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就是他的手笔。清风阁里长期举办桃文化展览。

北宋泰州知州曾致尧曾经登楼赋诗《清风楼》。王安石看到这首诗后,对“清风楼”极为向往,他在扬州担任节度判官时,曾多次带友人登临清风阁,并赋诗《清风阁》,这块石头上刻的就是王安石的《清风阁》。这座“清风阁”也寄托了泰州人对这位两袖清风、忧国忧民的一代名相的追念。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往凤凰墩,古代这里就是泰州的最高点。相传明嘉靖年间,龚家墩周围48个村的村民都染上了瘟疫,得病的人着床三天就一命呜呼了。泰州知府老爷,不但不救治,反而下令关闭城门不准百姓出入,唯恐瘟疫传到城里。村中的张大夫翻遍了医书,最后查得千里之外的海岛上,有一种草参能治这种瘟疫,于是决定亲自去寻药。可是他也染上了瘟疫,女儿凤凰姑娘决定替父寻药。凤凰姑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草参,正要伸手去采摘,忽然狂风大作,岩石开口说话:“守岛三千年,专为护草参,谁敢来采摘,化作鸟雀群。”凤凰姑娘不顾恐吓采下草参。当她把草参送到村里时,一声霹雷炸响,凤凰姑娘跌倒在地。第二天,人们发现凤凰姑娘安详地躺卧在路边,手中紧握着一把草参,周围飞舞着无数的鸟雀。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龚家墩改名为凤凰墩。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用彩纸、竹篾扎成凤凰鸟,敲锣打鼓歌唱凤凰姑娘。至今泰州民间还有唱凤凰的习俗,这是泰州人对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的一种纪念。眼前的这块“凤凰涅槃”石头是一块天然的凤凰象形石。

眼前的这座飞檐翘角的楼宇就是“来凤楼”,匾额上“来凤楼”三个大字由苏州寒山寺的住持秋爽大和尚所书。秋爽大和尚和他的师父——寒山寺的法祖性空长老都是泰州人。左侧这块石头上“飞来钟”三个字也是由秋爽大和尚所书,而且这是他用左手书写的。

现在看到的这口钟就是飞来钟,高2.2米,下口直径1.14米,重2吨。现在这口钟已经正式和苏州寒山寺的钟结为姐妹钟,二者是同节拍的三响钟声,一响烦恼清,二响智慧长,三响菩提生。只能撞三下,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可。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参观的是孔尚任当年写《桃花扇》的地方——陈庵。陈庵三进两厢,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泰州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大门正中匾额“孔尚任旧居”五个大字,由李啸所题。匾额“陈庵”则是由大书法家沈尹默所书。大门两侧的楹联“勋贵盖当朝,翰墨擅海内”,由明魏国公徐达所题,著名大书法家董其昌先生所书。大门两侧影壁上的图案,剑无鞘、琴无弦、伞无骨、龙无爪。剑无鞘,寓意“风”;琴无弦,寓意“调”;伞无骨,寓意“雨”;龙无爪,寓意“顺”,意思就是“风调雨顺”。在影壁的四边角落点缀的是吉祥草,象征着国泰民安、吉祥如意;抱鼓石上面雕刻的是“三狮戏球”“三”谐音是“善”,“狮”的谐音是“事”,意思就是善事不断,功德无量。

在第一进,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照壁,上面刻着孔尚任写的《陈庵记》。当年孔尚任住进陈庵的时候,陈庵已经没落了。而他自己在仕途上的遭遇和陈庵的兴废极为相似,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写下了这篇叙述陈庵经历与自身凄惨处境的《陈庵记》。东厢房,是孔尚任的旧居,南间房是他的卧室,北间房是他编著《桃花扇》的蜡像场景。孔尚任住进陈庵,当时39岁,从蜡像上看他表情愤慨,面容略显憔悴。就是在这样清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成就了他在清初文坛上的地位。现在我们来到西厢房,这里陈列的是有关孔尚任与《桃花扇》以及孔尚任与泰州的文字和图片。

第二进是陈庵的享堂,也就是陈家主人烧香念佛的地方,也称观音堂。

来到第三进,这是一个两层的楼房,是当时陈庵主人的寝房,也是过去的藏经楼。当时陈家人在享堂供奉过观音后,就在这里修行念经。现在这里成为老年人娱乐活动的场所。

在明朝初年,民间建房多以平房为主,少有楼屋,庵堂理应更小。可是陈家的这座庵堂,却以楼屋为主,可见陈家当时的气派。原来陈庵的主人是建造北京明故宫的总指挥——陈珪。陈珪(1335~1419),泰州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被任命为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工程总指挥。据《明史》记载,陈珪建造故宫时,计划周密、条理分明,兢兢业业,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

关于桃园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点4:梅园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梅园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梅园。

梅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这里曾是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地,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90周年诞辰之际,泰州人民在此修建梅兰芳史料陈列馆,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1997年原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和原梅兰芳公园合并为梅兰芳纪念馆。园内的亭台楼阁、檐柱梁枋、栏杆地砖、墙壁扇门等到处都有梅花的图案;还有很多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被京剧唱段;园内植有67株梅花,是人们赏梅的好去处。梅园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梅园于2007年进行了新的改造。改建后的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朋友们,过了“引凤桥”,我们就来到了“梅像广场”。位居广场中心的这尊汉白玉雕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的,像高2.6米,底座67厘米,寓意梅先生67年的光辉人生。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庄。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藤椅之上。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这尊雕像是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之作,也是梅兰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大家请看陈列区大门两侧的楹联“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这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康有为的弟子)于1984年“纪念梅兰芳90周年诞辰”时题赠的。这副对联遣词洗练,韵节分明,铿锵对仗,高度概括了梅兰芳的艺术和人生。

穿过大门,来到序厅,看到的是“一代风流”匾额。匾长2米,宽0.58米,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赠的。“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的。它是梅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壁画后面是赵朴初老先生于1993年来到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踏莎行》。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郎合受千秋供”,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序厅后门两侧也有一副楹联,“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由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

走出序厅,眼前是一个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在水池中间有一座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史料陈列区。整个史料陈列区布展分为五个部分: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

“梅开中华”布展由“梨园子弟,旦角世家”、“勤学苦练,青春成名”、“善于探索,勇于革新”、“梅花璀璨,力满功圆”、“境界高远,出神入化”、“新的创立,美的完成”六部分组成,简要介绍梅兰芳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梅兰芳演出时的化装用品、戏单以及道具等实物,还可以欣赏到采用现代高科技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少年梅兰芳学戏影片。

“梅香四海”布展由“初赴东瀛,轰动日本”、“义演赈灾,再访邻邦”、“三赴日本,完成使命”、“越洋赴美,赢得盛誉”、“访苏献艺,大获成功”、“梅宅外交,传为佳话”六部分组成,主要展现梅兰芳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化使者的一面。梅兰芳曾三赴日本、访美、访苏演出,向世界宣传中国京剧和古老文化,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使京剧登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展览陈列有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1924年访华时,赠给梅兰芳的一柄纨扇,梅兰芳先生访日时,日本友人赠送的火柴(一套10盒)、4把折扇和1块蓝印花布等珍贵实物。

来到史料陈列馆正厅,正厅位于整个纪念馆的中轴线上,面阔三间,九脊歇山屋面,系由原泰州乡贤祠大殿迁建而来。轩廊抱柱上悬有梅兰芳秘书许姬传老先生所撰对联:“环宇蜚声缀玉音容昭艺苑,海陵钟秀流鎏金祠馆亘千秋。”寥寥22个字,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梅兰芳纪念馆的千秋传芳概括得恰到好处。

“梅骨铮铮”布展包括“排演新戏,号召抗日”、“蔑视伪满,义正词严”、“暂避香港,空谷幽兰”、“蓄须明志,三拒演出”、“自伤拒敌,卖画养家”五部分。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卖画养家,拒绝为汉奸日寇演出,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注射伤寒预防针,拒绝日寇的演出邀请,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

“梅德如玉”主要介绍梅先生高贵品德,布展分为“宽以立世,诚以待人”、“为国为艺,尽心竭力”两部分。梅兰芳不仅艺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他一生“立功”、“立艺”、“立德”,热心公益,曾组织多次义演,收入全部用于慈善。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务,一边培养戏曲人才,一边赴全国各地慰问演出、出国访问,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根泰州”布展分为“祖母遗言,心愿久悬”、“了却夙愿,故土寻根”、“巨星陨落,长眠万花”三部分,主要介绍梅兰芳与泰州的姻缘。梅兰芳祖籍泰州,但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就听祖母说,梅家祖上是泰州经营木雕佛像的,祖父梅巧玲在8岁时被卖给了苏州江姓人家,后来又被江家卖给了戏班。梅兰芳一直有返乡祭祖的心愿,1956年应族兄梅秀冬之邀,回泰州寻亲祭祖,并连演6天,引起轰动,时有“万人空巷看梅郎”之说。

这里展出了梅兰芳的生活实物。东部展出了梅兰芳先生在上海思南路的寓所曾用过的家具,主要有双人床、三门橱、五斗橱、床头柜、小圆桌、梳妆镜、花架等,是由梅家捐赠的。中部和西部展出是梅兰芳先生北京的梅宅书房“缀玉轩”内的一些物品和书画作品的复制品。还有梅兰芳先生访美、访苏期间穿过的一些衣服,梅兰芳电影《御碑亭》拷贝孤本,制片者是孙乔森,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关于梅园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点5:乔园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乔园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乔园。

乔园是苏北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是泰州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私家园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可谓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构思巧妙,尤以古柏、奇石及用花木来表现四季之变化成为乔园显著的特点。

1977年我国园林泰斗——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来乔园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乔园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在古典园林的研究上,不失为一地区的实例。”并即兴挥毫留下“淮左第一园”的美誉。“乔园”最初为明代陈鸢旧居。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其孙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已成趣”之意,命名为“日涉园”。新中国成立后,便将这园林及附近民居改建成政府招待所,称乔园招待所,一直延续至今。由于乔园招待所在此经营50多年,并先后接待刘少奇、宋平、费孝通、赵朴初、陈丕显、江谓清、侯宝林、马季、胡松华、了中法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名流,所以乔园广为人知,而日涉园则少有人知晓了。2006年泰州市政府以清代周庠《三峰园景图》为依据,进行恢复修建,使乔园十四景得以重现。

朋友们,请跟我一同穿过南门厅走廊去往东侧小院,曲折小径与东部核心景区相连,花墙漏窗、湖石金桂,玉竹石等等小品点缀其间,形成主次景区的有机过渡,让人产生深邃曲折和不可穷尽之感。

现在我们来到东部园林,也是核心景区,大家抬头看园门中间的“入胜”二字,它是陈从周先生亲笔书写。进入园门,顺着砖铺小路前行,右边是一片竹林,竹影萧疏,轻风吹过,沙沙作响。古代的封建士大夫注重人生气节,常常以种竹、写竹、画竹而言志,园主人在有限园林中栽种大面积竹园,表露的是他们的一种志向。路的左边与竹林相对的湖石山坡上,是几株蜡梅。过了竹林,园林主要建筑山响草堂呈现在我们眼前。从日涉园的平面布局看,整个园林是以山响草堂为主体,向四面拓展而构筑。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泰州园林建筑中代表之作——山响草堂,此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和泰州明清民居风格一样,园内的建筑不像苏式建筑的黛瓦粉墙,而是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黛瓦清水墙,给人们较为朴素的印象。屋面四角的起翘,既不像泰州以北地区那样平缓,又不同于泰州以南地区翘得那么高昂,一种南、北建筑在这里交会的特点很典型。山响草堂的檐下四面虚敞,有轩廊相通。有趣的是这座建筑系厅屋式建筑,却称之为堂。明明屋面上盖瓦,可是偏叫它为草堂。这堂内,上面悬挂了一块楠木刻成的《三峰园》匾额,这匾是清嘉庆二十一年所刻制。从匾的内容看,是山响草堂里的一件原物,匾上记录了高氏买园与修园的经过。看过堂内三峰园匾,再看山响草堂檐柱上的一副对联。这副楹联是红木上嵌螺钿与霁蓝色瓷字,色泽深沉,素雅庄重。上联是“韩潮苏海”,下联是“陶菊周莲”。“韩潮”是写韩愈的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犹如波起潮涌;“苏海”是写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陶菊”是写陶渊明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对菊的深情;“周莲”是写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莲花的颂扬。园主人把中国文学史上的韩、苏、陶、周四位名人的才智、喜好和操守,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对联,表现了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折射出封建士大夫们清高志远、不趋炎附势的精神,尽得其风流、神韵!看对联上的草书,颇具大家风范。不仅字写得出神入化,陶瓷字也做得逼真,可惜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从霁蓝瓷字的釉质和纹饰鉴定,当是清嘉庆前后景德镇的作品,也算得上是较为少见的古陶瓷对联书法珍品。

在山响草堂的对面,是整座园林的精彩之处。在这里凿池叠山,形成园林的主要景区。山下水池如带,从东往西流过,池边湖石环抱,池中游鱼若隐若现。池两侧架一座单拱小桥,玲珑得体、小中见大。假山中有一条隧道,这条隧道造型奇特,下堆湖石,上砌砖墙,顶部用砖发券,曲折蜿蜒,沿着狭窄的隧道里几经转折,前面好像是无路可走。可当你到了那里,往左来了个急转弯,猛然间又豁然开朗,高大宽敞就像一只很大的皮囊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新感觉,因此取名“囊云洞”。这种先抑后扬的做法,对比鲜明。从囊云洞一侧继续向前往上就能走出山洞。请随我顺左边的洞口出去,从水池的池边,回到山响草堂的前面。水池东侧架有一块石板,踏上石板,顺着石头砌的崖道,拾级而上,西踏小飞梁,越过脚下山间深深峡谷,就到园林的山巅。山上一株桧柏拔地参天,虬枝盘曲,见证着园林的古老历史。树根周围用青砖铺地,这地下也就是刚走过的囊云洞。在洞中未见到上面大树的树根,这树根到哪里去了呢?清代周庠在《三峰园景图(南)图》旁题记中说:“(树)干以石生,渐与石合,人而洞中火而观之,杳不知托根何所?亦一奇也。”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可见造园工匠们的聪明与智慧。再看树干西边三支石笋,斑驳陆离,傲然耸立。古柏石笋,一反前人都是用竹林配石笋的做法,颇具新意。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由山响草堂的西边再绕到北侧,这里砌了一堵花墙,当中开了一个圆门。门内又辟一小园,这小园和前面的大园有分有合,使人有倦游之后又复入佳境之感。小园内的黄石叠山成景,与前面湖石形成鲜明对比。沿石级而上,达正中之高堂,清咸丰时堂名为“退一步想”。当时园主人吴氏宦游30余年,因病归来,栖息园中命此堂名。这和清光绪时吴江同里镇“退思园”的主人退则思过非常相似。一个退想,一个退思,都是退下来后他们心理活动的写照。在这高堂的下面,昔日曾有水井一口,水质甜美,甘洌可饮,因用绳子打水,于是取名绠汲。绠汲堂砌在高台之上,地势高敞,气势不凡,那翘角飞檐,回廊漏窗以及透空的海棠屋脊轻巧优美。堂内陈设的家具均为明清之物,站在高高的堂屋前朝左边看,是后园中最高的一座楼阁,阁高三层,距地面二十尺有余。阁下原来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楼阁就用松树取名为松吹阁。从绠汲堂向右边看,是一座名叫因巢亭的房子。亭旁原有一棵大树,树上常年有一个又圆又大的鸟窝,所以称因巢亭。先人用鸟窝有关的名字来命名建筑,可见爱鸟之习惯自古有之。1956年梅兰芳先生应邀回家乡慰问演出,就下榻在此亭中。

整座园林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积仅为1500平方米左右,但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以山响草堂后花墙为界,分前后两园,前低后高,前显后隐,前大后小,互为借景。古人在造园构思时,充分运用了巧妙的空间组合。园内堂廊相依,亭阁呼应,有山、水、桥、泉、崖道、步石、幽谷,又有天竹、芭蕉、牡丹、蜡梅等四季花木错落其间,春夏秋冬光景常新。园内的古柏,砖拱隧道、湖石又多系货真价实的明代遗物,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关于乔园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 END -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