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人生大事》观后感

更新日期:2024-05-18 10:32

如何适当地喜欢一个演员?于我而言大概是看着他能力越来越出色,在有质量的影视作品里发挥演技,贡献给观众不俗的表现。第一次在荧幕上看见朱一龙是傅红雪这个角色。神俊朗,眼神阴郁而空茫,怀抱着一柄大刀和满腔的仇恨立于大漠风沙之中。可惜,那部剧不是多好的作品,浪费他的演技。

《人生大事》在院线上映,冲着朱一龙和电影故事宣传,义无反顾买了票进场观看。电影叙事流畅,泪点与笑点交替的节奏,大团圆的合家欢式结局,确保了这部电影不算看了会觉得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粗制滥造之作。

故事本身通俗易懂,没有太艰深的人生哲理需要苦思冥想,但其中“人生除了死亡无大事”的透彻,通过殡葬师这个职业折射出的对于生命的关怀,莫三妹和小文之间建立起来的亲情带来的感动,都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收获。

朱一龙和小演员杨恩又的表现是亮点。电影一开场,朱一龙就用地道的武汉话,用花衬衫、短裤拖鞋、寸头、胡子拉碴、满脸油腻这些外在元素塑造出的市井小人物形象,告诉人们他不仅可以演离现代生活较远的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快意恩仇的江湖人物、特工,同样可以演好接地气的小人物。

有up主批评这部电影缺乏明确的主线,最后半小时狗尾续貂。最后半小时的故事是有些多余,但针对“没有明确的主线”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部电影有没有主线呢?在我看来是有的,那就是主角莫三妹的成长,一个三十好几一事无成的成年人与自己的人生和解,理解职业、理解家人,用他的善良温暖了一个孩童。你可以说这条主线表现并不惊艳,并不出人意料,但不能说没有。

对这部电影,对莫三妹(以下称三哥哈哈哈)这个人物,仍有较深的感触可以谈谈。

种星星的人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生命个体必须面临的一课,也是身边至亲至爱之人必须面临的一课。

人,干干净净地来,体体面面地去。于是,死亡需要仪式,入殓、哀悼。殡葬师就是帮助故去的人体面离开这个世界的人。

主角三哥是一个刑满释放的殡葬师,但他并不想从事这个职业,只是子承父业。

中国人忌讳死亡,在人生前是害怕谈论死亡的,小时候不懂事随口说一个死字那是要被大人捂嘴的。对于殡葬师这个职业,普通人并不了解,会本能地避讳。三哥“上天堂”寿衣店隔壁的婚庆店老板娘一看见莫三妹就说“晦气”,老公吃了三哥的烟立马命令他进去漱口,儿子碰了莫三妹的纸花,马上呵斥道这是死人的东西不要碰。婚庆店老板甚至让三哥把寿衣店卖给他改成婚庆店。

父亲希望三哥好好从事这个行业,把爷爷、二哥和他自己的工作笔记本留给三哥,叮嘱他每送走一个人就记录下来。

三哥只想老爹的房子过户马上改行、娶老婆。

电影用一场场的死亡、一个个家庭的故事改变三哥对殡葬师职业的看法,在自我身份认同中走上人生正轨。

电影第一场死亡涉及的人物是小文的外婆,悄无声息地在睡梦中离去。幼女小文并不明白外婆已经死了,只看见外婆被装进黑箱子运走了,于是用电子手表拍下三哥的车一路找来“上天堂”,执拗地要三哥归还外婆。小文无父无母,一直由外婆照顾,舅舅一家要赶去北京,只好给钱请三哥和两个朋友照顾小文。

被女友抛弃,与父亲的关系紧张,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三哥此时正处于低谷,看不到人生的前路。一开始,三哥对待小文是没有耐心的。小文大闹殡仪馆要他们归还外婆,三哥指着烟囱上冒出的黑烟说你外婆不会回来了。小文大哭,她不知道死了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知道永远见不到外婆了,那个疼她爱她的外婆。

第二场葬礼是一个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礼,她的父母在灵前痛哭。小文给小女孩的骨灰盒画儿童画,三哥以为这次要被小文搞砸了,没想到小女孩的父母很感激,说小女孩生前就喜欢画画。小女孩的妈妈抱着与女儿同龄的小文痛哭流涕,小女孩的爸爸跟三哥说是他们忙于事业没有照顾好女儿,并让他好好照顾小文。生离死别才懂珍惜。

也许是这一次的触动,也许是出于对小文孤儿弱女的同情,三哥开始对小文表现一个糙汉柔软的一面。

第三场葬礼是一出喜剧,那是给活人办的“豪华帝王”葬礼。三哥和父亲大吵一架,父亲限他一个月内拿出三十万,不然就搬出“上天堂”。为了解决三哥的麻烦,小文拉来外婆的舞伴陈伯跟三哥谈生意。陈伯想办一场葬礼,花掉三十万。葬礼上,陈伯穿着三哥团队借来的皇帝戏服躺在棺材里,听台下群演呜呼哀哉,乌泱泱一片哭声,陈伯的子女冲进来大吵大闹,一群人大打出手进了派出所。看似荒诞的剧情,却在陈伯的讲述下透出某种合理。陈伯说他们家自打得到一笔拆迁款,家无宁日。陈伯不想在自己的葬礼上还要听到家人的争吵,便想在活着时体验一次自己的葬礼。这不是“老不正经”,应该是热爱生命,想给自己一个结束的仪式,尽管这场仪式以闹剧结尾。

真正让三哥走出自我身份认同困境的是给老六入殓。老六是夺走三哥女友的人,给三哥带来的只有伤害。在老六不幸出车祸被货车碾碎后,前女友来求三哥给老六整理遗骨。三哥不愿意,但在前女友下跪后还是心软了,去求教父亲完成这件事。

拉开停尸箱,里面是老六支离破碎的尸体,建仁和三哥忍不住呕吐。三哥觉得自己做不好这件事,希望父亲来为老六入殓。父亲一改以往严厉的面容,从旁鼓励三哥,“从小已经教过你了”,这是父亲的肯定。三哥在父亲的支持下整理好遗骨,穿上衣服,画上妆容,以一种如生前般体面的样子躺在那里。老六的家人进来和遗体告别,哭着说“这是我的儿子,是他”。

三哥看着这一幕,松了一口气。如果他们见到面目全非的老六,该有多么痛心。生命的离去不可避免,体面地离去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三哥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对待这份工作更加严谨认真,在父亲留下的笔记本上记录好每一个送走的人。

片中最后一场死亡是关于三哥父亲的。父亲是一个老殡葬师,他对职业的敬业态度,对生命的理解其实都在无形中影响三哥。父亲留下家书,说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骨灰装在准备好的奶粉罐子里,不用买骨灰盒。至于怎么处理骨灰算是给三哥布置的题目。

三哥和朋友赶到江边,用一筒烟火把父亲的骨灰送上天空,在夜空中炸成灿烂的烟花,生命以这种浪漫而绚丽的方式回归。老爷子说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人死后无知觉,埋进土里还是随烟火燃烧在空中消失,都是一种结束的方式。

三哥为了安慰小文,说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后来小文在幼儿园这么介绍三哥的职业——他是种星星的人。这个浪漫的说法让死亡这件事不那么冷酷,让殡葬师这个职业的人性温度凸显,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怀念逝去亲人的方式

小文在外婆死后,坐在“上天堂”门口的台阶上看天上的星星,一条一条听外婆以前的语音。外婆亲切的声音是小文得以怀念外婆的媒介。小文的手表坏了,三哥想尽办法给小文恢复手表里的外婆的声音。逝去的亲人存在人们的心里,可是随着时间,记忆会模糊,这些记录着他们音容笑貌的物件便有了特殊意义。

曾祖母在我二年级时便去世了,葬礼办了七天。大家都说曾祖母生前很疼爱我,甚至是偏爱,可我没有太多印象,我不记得曾祖母怎样说话,怎样走路,怎样笑,不记得她对我说过什么话,更加不记得她怎样疼爱我。直到后来看到一张发黄的照片,曾祖母怀抱着小小的我坐在藤椅上,面对镜头慈祥地笑着,我能感受到曾祖母曾经的存在。那一刻,我和曾祖母的生命有所连接。

好好活着是另一种怀念方式。

三哥和小文的父女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幼儿园的家长会上,小文送给三哥一张画,里面画着三哥和星星。“我有爸爸了。”小文和三哥父女相拥的画面可以说是本年度最催我眼泪的画面。

电影一开头,三哥惨遭女友劈腿分手,女友说他根本不成熟,给不起她一个家。在照顾小文的过程中,三哥慢慢激发了责任心,行事也不那么混不吝了。个性颇似三哥的小文给三哥带来的除了胡闹,更多的是快乐。

三哥和小文双向治愈,不必宣之于口的亲情之爱着实温暖人心。

这部电影并不是惊艳之作,朱一龙和小演员的表现让这部电影多了一份值得回味的温暖。世上有许多雨雪风霜,我想雨打风吹过后的心灵也不一定是坚硬粗粝的,也可以是坚韧而富有温情的。即使中国式大团圆结局总被批为烂俗,但我仍然希望这世间都是大团圆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观看过程留图)

热门标签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