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印象·清廉宁波 | 清气长存尽忠潭,走进千年古村清潭

更新日期:2024-05-15 01:34

清潭村

清潭村,

位于宁海县深甽镇以西山区,

清溪流经村东南,四面有九峰环抱,

溪中有岩,上建紫金石塔。

古称清潭为“九龙抢珠”之地,

有“里岙八景”之胜。

该村是宁波市首批10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关于清潭村的名字,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村庄内有两条溪流汇合,形成大清溪,故名“清潭”。另有一说,是南宋时里岙出了个“贤良策”状元张珨(xiá),取其号“清潭”作为村名;也有一说,明代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时任监察御史的张岵(hù)因是方孝孺学生而被株连,闻京城陷落,自沉于清溪斗岩潭,后人感其“忠节清气”改名为“尽忠潭”,后演变为“清潭”。

尽忠潭

清潭村以张姓为主,村民敦厚忠实,勤劳俭朴。这里无车马往来的喧闹,有的是俊秀的群山和古村原有的历史风貌建筑,显得分外的朴实、自然和清明。“台人谓山川环复之地为岙,去宁海西北五十里曰‘里岙’,地之尤秀美者也。张氏世家其间,其土深以腴,泉甘而木茂,其民敦厚无华,以食劳自足为常……”明代大儒方孝孺为清潭张氏所写的《娱静楼记》,当中提到的“里岙”,就是现在的清潭村,这段话正是清潭古村的生动写照。

村内有一处传统砖木结构的建筑,名曰“三鉴堂”,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为清潭张氏第二十八世祖——凤山先生张恺远所建。

三鉴堂

三鉴堂占地面积1169平方米,院落布局为三进三厅,初为三鉴书院,乃张氏私塾。堂名“三鉴”源自汉荀悦《申鉴》:“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意即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求得贤德;以铜镜为明鉴,可看清自我。

张氏后人,以“三鉴”自省、自励、自强,先后涌现出修筑双涧桥的张乾元,救助灾民免费施药的张亨榜,义医张亨櫆,捐资办学、修桥铺路的张景祥,国际问题专家、教授、编辑家、政治活动家张明养,化学专家张明南等乡贤。

“凡为人必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俭爱敬和顺节守,慕效祖先,赴庸门户,教训子孙,虽贫亦用读书明理。”这句出自《张氏家训》的治家格言,印证了历代清潭人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南宋时期,清潭张氏第九世祖张邦俊创办了文望书院,后建有大小书院二十余所。文望书院在当时的宁海很出名,在这里教过书的有很多名人,如后来中进士任丞相的叶梦鼎、中进士任朝奉郎的胡三省。至明清,又有方孝孺、郭士渊、许士修等名士往返频繁。后人又把这座文望书院称为集贤祠,并把通往书院的路称为贤良古道。

张氏家训

因为历代张氏先辈对教育的重视,清潭人读书风气浓厚,从北宋到明代,清潭村有15名进士、3名贡生。据统计,清代全村考取功名者,有举人2名、贡生6名、太学生26名。自80年代以来,有9名学子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

清潭人的文化信仰可概括为“忠”字。清潭张氏始祖张质五代十国时任吴越国殿前侍御史兼工部侍郎,文武双全,精通兵法,著有《兵法七篇》。太平兴国三年(978),与郑左史、叶太傅、黄尚书谏吴越国王毋纳土于宋,吴越国王不听,遂携妻儿渡浙而东,至剡溪之张家丰。宋雍熙年间(984-987),张质因勤练军事,被宋太宗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并召其入朝为官,张质因不愿侍奉新帝不应,遂匿名蛰居于深甽。家中悬挂有“忠精之气,日月而垂千秋”的匾额。

“忠”字思想可谓一脉相传。为官者之忠表现为忠诚,代表人物有张玘(qí)、张珨兄弟。弟张珨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入宝章阁任职,之后四十年,兢兢业业,忠于朝廷,与权臣贾似道针锋相对,敢于忠言直谏,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兄张玘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居浙西宪干。时值元军挥戈南下,理宗欲与元军言和,张玘三上书,力主抗元,惹恼了理宗,被下令处死。因众大臣一致为张玘请命,理宗才收回成命将其充军边疆。以贾似道为首的投降派害怕张玘等人又阻碍议和,派人在途中将张玘杀害,并把他的首级送给元军。在张珨的不懈努力下,理宗才下旨厚葬张玘,谥“忠节”,赐金头。此后清潭张氏后人称张玘为“金头太公”。

左 :旧族谱 右 : 新族谱

百姓之忠则表现为忠厚,不违农时,勤于劳作,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村民之间借钱借物,口说为凭,无须写条据,做小买卖的,童叟无欺,从不缺斤短两。记录在清潭祠堂里的家规家训,多是与“仁义礼智信”相关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家文化”依然被传承了下来。诸如《宗规六条》的那句,“崇祀以敦孝思,睦邻以会同宗。孝悌以肃家风,耕读以务本业。择配以选良家,赈济以活贫困”,清潭人始终以这样的言行勉励教导族人。

如今,年轻的清潭人继承先辈传统,恪守家规家训,努力读书,奋发向上。他们改造农村环境,发展经济产业,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为推进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奋力前行。

来源:宁海县纪委监委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