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心得丨如何做到1小时看60~100页书?

更新日期:2024-05-03 03:23

旧文。应胖友们要求,会把之前被删的,陆续放上来。

这是一篇快速看书的详细经验,文章不长,实操性强,且有理论支撑。但看完后需要强加练习,祝各位在练习后能用1分钟读完此文。

胖友们可以发现,我用了“看”而不是“读”。因为快速看书的要义便在于“不读”。看书的时候,直接用眼睛扫视文字,用大脑理解,避免“读”这一行为:包括读出声、默读、以及在心里发出声音。“在心里发出声音”,换句话说就是逐字逐句地读(无声)。

而快速看书时,眼睛→大脑的理解模式,具体为:

1.眼睛需要快速移动,不要斟酌于字句之中。

2.直接让字句唤起大脑的理解行为,注意避免任何形式的“逐字逐句”和“发出声音”。

3.需要注意力集中。而看得越快,注意力也会越集中(当然,这需要练习),而且能对文章形成全面的认知。

4.一开始无法做到完全不出声,注意力涣散时,我的方法是:隔一两句话,便认真在心中读出2个字,防止自己的注意力由于狂奔的阅读,而直接从书本上飞出去。

以上4点有些玄飘。但马克思和他的好基友说,理论结合实践才有真知,所以,试一试?

下面的几点也非常重要,虽然枯燥,但读书是一生的事情,真心希望大家认真读完并实践。

→_→如果你要拿这种方法来看高数,那冷冷我当然也是很支持的。后果自负。在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自己的目的:

1.掌握书中零散的基础知识(基础教科书之类)

2.学习遣词用句的技巧和修辞的美感(散文、诗歌、古文)

3.了解书中观点(一些社科、人文学著作,也包括知乎上的一些技术帖)

4.追求阅读快感、故事情节等(小说)

显然,快速看书的“眼睛→大脑”+“不发声”模式,适用于后两种情况。当我们为了了解观点、看故事时,大可以放马狂奔、自由飞翔于段落之中,而不必一步一个脚印地执拗于字句之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在教胖友们跳着读、不读某些东西。我所说的“快速看书”,依然是能够将所有字句、段落尽收于大脑之中的。接下来具体举例说明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严肃书籍,能够实现1小时60~100页的前提是:我已经对此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读了若干本书。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关键人物的关键观点、标志性事件和关键词,我已经很清楚。那么,我在扫视的时候,不需要认真去琢磨每一句话到底是什么,从大脑中秒速便可提取出对应的知识点,无需细想,一切在大脑中进行理解和融合。

比如我读当代文学史方面的书籍和史料,一开始是很慢的,1小时30页,因为我是从零开始,入门学徒。后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红色经典、样板戏等等,基础知识和背景,已成为我的知识储备。在看当代文学这一块的学术论著时,我对其中的背景、前因后果的铺陈(其实只是换了种方式进行组合、叙述),只需要快速浏览,然后直击它所陈述的重要观点即可。

以上比较绕。形象点说就是:我们已经讲了20年左右的汉语,汉字、句子、意思等储备是非常丰富的,这样的话,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无需执着于字句,便可迅速做出理解并回应,而这一切根本无需我们做有意识的努力。但是英语,就不同了,我们会执着于字句,一切盖因大脑中语料库、语音库的储备非常匮乏。

而小说,大概是最容易读的东西了,那些字句、情节的描写、情啊爱啊、小黄文啊,我们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阅读经验。所以读的时候毫不费力,看着上文,就知道下文。所以一目十行,非常靠谱。这个道理,和对严肃书籍的阅读,其实是相同的。

再说一点吧,之前有段时间流行那种把字的顺序打乱的游戏,但是完全不影响我们阅读。这盖因我们的大脑有根据自身经验、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动补足的能力。“自动补足”大概是我们的能力之一种。对于“快速看书”,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一下:“快速看书”需要“眼睛→大脑”、“不发声”、“同一领域的信息储备”这三个条件。

此外,我的个人经验是:在电子阅读时,阅读页面、字体的大小、行距等也有影响,太长会影响眼球移动,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别人的经验,尽数照搬的话,效果终究差了一些。一定要加进去自己的练习,包括思考。

→_→再次祝胖友们1分钟看完此文,233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