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智慧心得|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学习心得展示(二)

更新日期:2024-05-18 13:42

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

学习心得展示(二)

本学期以来,冼捍华名教师工作室为帮助学员们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多次共聚云端,共同在线学习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唐云波名师工作室与莫璇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关于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初中化学系列活动暨大单元整体教学线上备课活动。老师们通过线上学习,对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悟,让我们一起分享并学习学员老师在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第四场)中的学习心得。

肇庆市第一中学

田维娟

反思新课标背景下如何

更加高效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学习唐云波工作室说课分享有感

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我们的教育重心已经不是教什么知识,而是为什么要教,如何教出符合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非常感谢冼捍华老师组织并开展如此有意义的线上学习活动,听了各位参赛老师们的分享,收益匪浅。在“双减”政策以及“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更加高效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是我们化学老师们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本次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的组成这节课,因为在2020年的时候,我也开了一节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公开课。听了官田学校的郭艳艳老师从大单元教学整体分析、结构设计、具体实施、实践反思等方面,对人教版水的组成这一节的内容进行的精彩说课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思维的碰撞和启发让我感触很深。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它不简单,它是学生学习化学变化从宏观表象走向微观本质的一节非常重要的过渡课,这节课上好了,后面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相关内容,都会轻轻松松、迎刃而解。水的组成是一节非常容易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课,从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设问引入,创造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设计实验,参与互动和交流,最终获得相关结论,然后,从宏观过渡到微观,不论是球棍模型、吸铁石模型,还是水果模型,都能够在学生的认知中很好的建立模型框架,整个过程会非常紧凑和连贯。这节课,第一,可以很好地落实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二,可以很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同时,由于学生对水的化学式“H2O”在前面已经有所学习,学生觉得很简单,因此,这节课的重要性是很容易被师生所忽视的,如果这节课只是轻描淡写上过去,那后面的学习将会非常杂乱和被动。所以,从思想上,我们要清楚这节课的本质意义是承前启后、宏微过渡、模型建构,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所以每个环节都是不能省略的,而且需要巧妙设计并认真落实。

肇庆市第一实验学校

余思诗

最近,有幸旁听了唐云波老师名师工作室的《初中化学公开课写作与发表案例》系列活动,在本次的活动中,第一环节依然是大单元整体备课汇报活动,其中李燕芳老师对于原子团的传授让我印象深刻,在我往常的日常教学中,在学习化合价的相关内容时,对于原子团一般介绍名字,然后让学生识记,学生其实对于原子团是不理解的,但是李燕芳老师是利用图片,展示了“原子团的形成”的图片,说明原子团在反应中“先抱团再反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子团,在后续学习原子团化合价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张妮娜老师提出课标的修订提示一线教师: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第二环节是华师大的钱扬义教授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点评,钱教授提到:在写关于化学课堂相关的论文时,对于实验要讲透做透,反映到论文里也要讲透写透。在设计实验环节的时候,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同的环节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同样的反映到论文中也要有相应的逻辑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勤反思。反思我自己的情况,之前我也很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素材,也很少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听了钱教授的点评之后,我意识到我需要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多点思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改良,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我自己的素材库,对于未来的写论文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肇庆市第二中学

梁金兰

在疫情之下,有幸能多次在线观摩参与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各位优秀老师的说课让我真切感受到新课标的践行方向,获益良多。

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第四场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鑫源老师的这节《化合价与化学式》(第1课时)。黄老师从大单元整体上分析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下的指导思想、本主题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和功能价值。在说课中,黄老师精细研读新课标,指出课标中有<教学提示>: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设计学习活动,可应用模型拼插等活动或动画模拟等可视化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策略中,设计了以项目式推进的情景驱动的教学方式,以三重表征建立微观模型,设计游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最后带学生走进实验室验证所学内容。回首自己在本节内容的设计上,只做到了三重表征建模型,由于内容抽象,有很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具体理解。黄老师设计了关于化学符号的“身份卡片”,然后给出各种“身份条件”(符号意义),让符合“身份条件”的学生起立,以这样的趣味性的化学游戏来突破化学式意义这一难点,这样的游戏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更能帮助学生轻松构建化学观念,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

而在本课环节四中,黄老师更是将学生带进了化学实验室,真实创设关于化学式的情境:标签脱落了,化学式怎么写?怎么读?我觉得这里非常有意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只有在题目中才会看到“标签脱落”这样的情境,学生并甚少有机会能亲身体会到标签脱落是什么样的情况。新课标重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这种设计一点都不造作,非常真实,更能激发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在“标签脱落”这一情境中,黄老师让学生把一些脱落的标签进行重现,这些标签与平时的标签不完全一样,其中包含了微观图、名称、化学式,再一步落实了宏微符三重表征的学习活动。黄老师的这些用心的创新设计,承载着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效践行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从黄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知道,在新课标落地之后,一线教师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中教学提示、教学建议等,深挖主题教学核心问题,以及内容所承载的素养内涵,进行环节化、情景化、活动化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肇庆市端州中学

冯 喆 最近,冼捍华名教师工作室组织了学员进行有效大单元教学设计线上学习,我听完几位老师的说课,受益匪浅,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大部分老师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单元教学整体分体、大单元教学结构设计、大单元教学具体实施、大单元教学实践反思,通过初识、重构、验证、完善、应用、升华模型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建立“宏—微—符”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初步应用研究纯净物组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大概念。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在后续的备课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形成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化学学科素养。

撰稿:梁金兰

图片:工作室成员

编辑:黄春雷

审核:冼捍华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