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2022年顺德区化学新教师第一次培训心得——刘思婕

更新日期:2024-05-16 17:34

刘思婕

广东碧桂园学校

第一次培训我们观摩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主题是合成氨反应的条件调控。以下是我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观察、记录和学习:

一、严老师

1. 严老师的导入分为三步,1)首先从“办制氨厂要如何提高利润”引入,“18世纪常温常压失败”,合成氨不容易,引导学生思考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调控;2)其次,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梳理了影响反应平衡的各个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只是增速”,“只是提产”来思考并描述每个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的原因;3)然后展示数据,让学生对合成氨问题有一个具象化认识。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和找规律,找到合成氨反应的“最理想组合”。

2.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和探究,跟着任务的问题链来完成学案上的探究任务,一共有五个任务:最适温度选择,最适压强选择,催化剂选择,浓度调控,最后来到工业合成氨简化流程图;任务中有非常清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结论。严老师请小组里的同学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增加产率温度越低越好,但是会很慢。这样的考虑是不合理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工业上应该400-500. 或者压强越大越好,但是成本越高。在过程当中,严老师并不总是给出答案,而是不断追问,来引导学生探讨催化剂使用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在此前的教学中没有着重考虑到的。1)控制温度在500度;2)以及催化剂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变化(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要及时对催化剂进行降温和冷却;3)对原料气进行净化防止中毒。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使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的意义,而不是只让学生简单记忆。

在学生学习了以上的小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化流程图,找出哪里还能进一步找出提高产率的地方。一位学生在讨论后提出冷却器是为了冷却催化剂。老师引导,热交换器离催化剂很远,可能不是这个原因。另一个同学补充,是将产物变成液态氨,一方面利于分离一方面降低产物浓度让平衡向右移动。一位同学提出还需要将没反应完的原料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产率。老师总结,化学反应调控时要考虑到绿色化学,考虑到物质循环的同时还要考虑能量循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反应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 严老师用表格的方式梳理和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了合成氨进展的艰难历程。1918年Haber发现,2007年才把合成氨的原理研究得比较透彻,2016年最新研究进展是350度,1Mpa,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到了中国工业合成氨的现状,认识到未来合成氨的发展目标是低温低压,减少能耗和碳排放。感受到中国科学家对化学工业的巨大贡献,产生民族自豪感。最后使用了思维建模的方式,让学生反思工业上对化学反应条件进行调控的基本思路,结合硫酸工业的实际条件,引导学生建立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促进了知识的横向迁移。但硫酸工业和合成氨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在于对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会是,严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节把握非常到位,并且整堂课脉络清晰,紧紧把控着课堂节奏,重难点非常突出。观摩结束后,彭老师对严老师的课堂做了一些补充和拓展。在这个环节,彭老师提到,严老师的课堂对速率和转化率的矛盾如何处理需要提高;在讲授时要留白多一点,让学生多思考,不完整或者错误的思考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思考,这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由知识到思维;老师的思考和表达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这也是我在日后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课堂技巧。

二、滕老师

1. 滕老师的导入非常抓人眼球,整节课围绕着“向想要建制氨厂的老板报告”这一主题。从世界粮食产量的图表入手,看图说话,学生发现氮肥对粮食产量的重要关联。以企业家找技术顾问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能够很快引导进入角色,从而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在探究任务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任务2,;其中学生被分为了若干小组,分组讨论每个条件的可行性,在该环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出的图标涉及了曲线图,折线图和柱状图等多种图像,信息丰富多样。在该环节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结合图像来讨论分析,在这里滕老师提到了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直接说出数据是不可能的,而是应该给学生数据让学生观察信息和得出结论。

1)浓度组: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和图像的信息展示,让学生思考单程反应和可逆反应的区别,从而得出单程反应原料未反应完所以要回收利用和提出要液化氨气更利于分离的结论。展示工业上实际的比例不是1:3而是1:2.8, 氮气稍微过量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增加氮气浓度有利于提高速率。

2)压强组: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产率、成本的关系。老师提示学生如何分成不同的情况来分析,比如高压时产率提升不大但是成本激增

3)催化组: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催化剂和产率、成本的关系,学生主动提出因为如果单纯按活性应该选择钌,但是成本过高,因此应该选择铁触媒。

4)温度组: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产率的影响,还要考虑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几个因素起到冲突时,要考虑因素间的主次,因此才选择400-500,能同时满足两个因素。

3. 最后,滕老师用合成氨流程图做了梳理,结合刚刚所学知识来分析各个步骤的重要性,总结在一个工业流程中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强调在考虑多个因素时要考虑主要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和安全化学的理念。整个课堂考虑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和区别,有一个整体的调查逻辑,思路明朗。最后设计了知识迁移环节,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知识,做一个硫酸工业的调查报告。

本节课结束后,彭老师点评道,滕博士的课堂展现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如模型认识和证据推理和社会责任,都结合得很好,提出疑问,破题也比较充分,把一些精细流程的细节挖掘出来。而且滕博士为了一节课去想方设法找素材找数据,给学生提供情景的精神,是严谨治学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仍然要考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要如何把思维收回来。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思路让我受益匪浅,虽然目前对我的难度还是比较大,但我会以这样的课堂为榜样,向这个方向努力。

三、总结

下午的培训彭老师分析了新课标的新概念,让我意识到了应该从知识点学习,单元学习过渡到大单元学习,不能拘泥于某一具体知识点,而应该将其放置在一个真实情景和一个真实问题中,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才能学以致用。其中就可以使用“逆向设计”这一思路,不再是铺垫基础由下往上,而是提出问题从上向下,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主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和好坏,决定了一节课的品位和层次。

今天的培训结束后,我的感受是:课不能说好坏,而是要考虑更适合自己和更适合学生,每个人都要用开放思维去观察和吸收他人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脱离传统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教会学生从表层信息的获取过渡到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从教会学生结论的传统课堂到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课堂。

✦+ 欢迎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化学教研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