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日出》观后感

更新日期:2024-05-03 02:30

每日一句

No party has a monopoly on wisdom. No democracy works without compromise. But when Governor Romney and his allies in Congress tell us we can somehow lower our deficit by spending trillions more on new tax breaks for the wealthy - well, you do the math. I refuse to go along with that. And as long as I'm President, I never will.—Barack Obama

本文大纲如下:历史背景

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的各个国家也开始陷入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空前的,极其严重的。一直到一九三三年才有所好转,在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爆发了“九 一八”东北沦陷,“一 二八”沪战失败,以及淞沪,塘沽等卖过的协定,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更加恐慌。最典型的是上海,天津,青岛这些沿海城市。工厂停止工作,银行逐一倒闭,地产连连下跌,商业极其萧条。于是资本家们想投机取巧,买卖公债。因为买卖公债,也就出现了有些人操纵公债市场,买空卖空。《日出》的诞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百姓不得不革命的社会时期,戏剧中的各种人物就是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典型代表。各种人物处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心灵的扭曲。人伦道德被抛弃,代之出现的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不择手段的捞钱,不择手段的娱乐,成了金钱拥有者和崇拜者生活的至高无上的信条,形成了一种拜金主义。人性的扭曲达到了至高点。

阶级分化

按照人物阶层,就像一个金字塔。塔尖上是当时那个社会体制下能够控制经济市场,能够掌握时局的人物。其中有金八爷,大银行家潘月亭。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公债,能够决定是否让他人有就业机会。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确立和巩固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全然不顾其他阶层人们的死活。

第二个阶层就是家里有权势,亲戚有权势,或是自身有头脑能在夹缝中赚取利益的人,他们不能决定,只能在大势下,维护自身利益,随波逐流。其中代表人物陈白露,依附着潘经理。顾八奶奶,有一大笔钱。张乔治,留洋归来,很会算计,有些资本。他们这一类人,依附在权贵之下,上不管社会大局,下不管百姓民生,只在自己的享乐世界中活着。

第三个阶层是八面玲珑,或是有一技之长,在有钱人中的夹缝里生存,代表人物是李石清,胡四,王福生,黑三。几者的区别是李石清有头脑但生不逢时。胡四是那个时期一类人的代表,只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因为长相俊俏而作为资本活在顾八奶奶的身后。王福生每天看着身边的“有钱人”享乐,已经学会了他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但是他只能作为服侍者站在一边,只有那些“有钱人”不在的时候他才能学学他们的样子。黑三仗着给“八爷”做事,蛮横无理,他的思想决定了他自认为这样的日子已经满足。他们的共同点是,愿意苟活,如果没有人愿意保护他们,那么他们也将沦落到下等阶层。

第四个阶层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优越的家庭,没有背景,生活极其艰苦,是能自食其力,但又不得不被命运推着走。代表人物:“小东西”因父亲的过世无人依靠被小人卖到青楼;自病难医的黄省三在被银行家辞退后因养活不起自己的孩子,亲手将他们杀害,在自尽时被救最终发疯。他们不能左右任何事情,甚至自己的命运都不在自己手里,他们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劳苦大众的代表,也是最悲惨的一类人。

还有一个阶层,是作者笔下的“日出”或是说希望,也就是方大生。他不与世俗为伍,试图把人们引向光明。方达生为了 救白露里迢迢赶来,当他看到了大都市中令人头晕目眩的怪现状后,愤慨地喊道: 为什么允许金八他们这么一群禽兽活着!他下决心跟金八打打交道,为小东西跑东跑西。

文化背景

《日出》的主题思想,曹禺先生在剧本的最前面摘录的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几句话: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几句足以说明了作者的对面《日出》主题的定义。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损不足而奉有余。

人物分析张乔治

他是一个全身都被买办洋奴思想浸透了的人,他讲的是洋文,穿的是洋服,生活里讲的是洋礼节和洋习惯,在他的心目中,月亮和星星都是外国的好。他很满意他的“文化教养”和社会地位。他懂得怎样做官和怎样做生意,他是政客又是商人。他善于交际应酬,善于夸夸其谈,见到了随便什么人都能像老朋友一样,口若悬河的敷衍一大套,他对于结婚和离婚采取的一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态度,妻子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装饰品,就像穿衣服一样。他自视为“高等华人”和社会上的漂亮人物,总是觉得自己非常有办法,什么事情都能应付得不露痕迹,比如在陈白露向他借钱,他就用“打哈哈”的办法来对付,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极端的虚伪,油滑。

胡四

民国时期老百姓对于人们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在社会中最不受人待见,遭人唾弃的莫过于“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 像胡四这样逐渐被驱逐到边缘的戏子,竟然能安然无恙的活在这个社会中,而像黄省三、翠喜、小东西这样的社会底层人,连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望。表面上看胡四这个角色荒诞而可笑,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如果他如同翠喜如同小东西一样拼命努力的求生,或许真的不如今天他当下的虚假的幸福。

胡四第二幕上场之初,就交代了胡四在一夜成名、物质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内心。同时胡四只能通过简单的物质炫耀来找寻存在感。乔治在回应胡四时说他的衣服根本不讲究,讲究的衣服一套要三百块还要在香港定做。直接体现了胡四根本没见过世面。了解实情的他立即去找顾八奶奶诉苦,通过顾八奶奶交代的给他找了银行的差事他却不去做,体现胡四本身是不聪明的,他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并不会为自己的后路思考太多。他对自己的西服不是最讲究的事情恼羞成怒,怒骂李世清之所以赚的少那是因为他贱骨头。前文说道社会下九流里戏子、妓女本是一个阶层的,通过戏子逛窑子,再次体现出胡四觉得自己今时不同往日,深信自己是个有钱人,也该像有钱人一样过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更加暗无天日的妓院里,胡四和翠喜、小东西三个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和结局。同是这个时代所谓的下九流,可偏偏是胡四这样一个人坐在他们的对面,一个同样作为下九流的戏子,一个无论从内心还是人性都比她们俩卑鄙的多的胡四可以这么好的活下去。

李石清

毒辣、卑屈而又自尊的李石清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在大丰银行勤勤恳恳的工作,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工作也赶不上家庭负担的增加,上有年迈的老母,还有老婆和五个孩子,光凭那微薄的薪水是根本不够的。生活逼得他不得不从歪路上想别的办法。他的薪水虽然在一点点的增加,但愈发膨胀的野心使他失去了理智, 他在错误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所以他就去私开潘月亭的抽屉,抓住了他的把柄,以此来要挟、敲诈。这时的李石清已经近乎疯狂,他觉得他做的完全是对的,他要把没得到的加倍的攫取回来。他看清了要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必须心狠手辣,不择方法。

李石清劝黄省三‘偷’的那一段,把这一幕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石清忿恨的对黄省三说有钱人可以大肆的抢钱,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去偷?黄省三却说他真想过类似的事情,可是他是读书人,实在是下不去手。所以,李石清得出了结论:那你叫我李石清怎么办?你黄省三背后没有大靠山,又没有才能。你只知道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自己认真工作养活一家子,可是连自己老婆都养不活!你就是个大废物!你根本都不配养这么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这一段话赤裸裸的说出了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贫富的差距足以决定人的生死,这样的贫富差距在现实的大环境中比比皆是,甚至比这更残酷。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每一个人都不想做穷人,李石清也因为如此,从一个小职员而走向了悲剧的人生。

陈白露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陈白露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然而周围的丑恶的现实和环境压抑了她真实的本性。她知晓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不堪和混乱,她厌倦她的生活;她渴望物质的独立,然而生活不会意外的给予她财富;她渴望爱情,然而爱情让她失望和失去自我;她渴望自我实现,然而周围的环境又不能让她顺应自我完成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陈白露的内心,她嘲讽着现实又嘲讽着自己的沉沦和无力拯救。

“小东西被劫”之后,让陈白露发现自我实现的力量如此的脆弱,更加明白现实世界的强大和黑暗。强大到她鼓起的勇气被打消,向自我实现的步伐停滞下来。潘月亭的破产无疑是陈白露自杀的直接原因。破产直接影响陈白露的依附性关系消失,物质支持轰然倒塌,孤独感油然而生。陈白露承认自己是卖给钱的。她需要来自于潘月亭的物质支持。然而潘月亭破产了,并且永远不会回来了。面对自己的大量的账单,她又求助于张乔治,虚情假意的张乔治巧妙的回绝了。

方达生对陈白露来说,只是一个心灵的慰藉。在陈白露眼中,稚气未脱的方达生根本不具备改变现实和拯救他人的能力,他只是空有一腔理想罢了。但是就连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单纯的朋友也走了,陈白露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也没有可以透气的窗户。她从来不认为方达生可以拯救自己,在她的心里,她知道可以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但是她放弃了自我实现和自我救赎。她选择了一条消极的道路。

陈白露还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生存并不难。难的是怎么生存。陈白露是高傲的,她的自尊不允许她苟延残喘的生活,如果要她清贫如洗,去乞求别人过活,还不如死掉。

陈白露从未想过自己去劳动赚取生活所需,加之对物质的渴望。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养成了骄奢和享乐的毛病,并难以自拔。她根本不会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从可供选择的多种可能性中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个选择反映了你真正的愿望和最深刻的价值观,坚决抵制迫使你的意志自由向外部的或内心的力量妥协的压力”。陈白露永远没有自由和选择。

小评

冲突感最强的就是李石清和黄省三、小东西几幕戏份了。尤其黄省山和李石清的第一次冲突,将粉饰的美好击的粉碎。直接将当时社会的黑暗赤裸裸的展现出来,李石清的那一番发言犹如刀子一般,刺得人无奈。李石清的表演也把小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也不禁思考,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都在水准之上, 将剧中人物的众生相也都刻画了出来。略显遗憾的是方达生的希望在哪里, 没有表现出来。陈白露的剧情没有像李石清那般特别明显的冲突,很多都表现的行为、言语甚至表情之中,内心细节需要细品, 一遍可能兼顾不到。

中间几幕用了微型摄像头,连接大屏幕, 感觉上来说效果不太好。观众情绪被驳离开,有点尾大不掉的感觉。

剧情上来说,人物刻画比雷雨要更饱满丰富,剧情也充满多样性。话剧版的主题有点模糊, 女性的独立?女性的自我实现?好像差一些;希望的太阳升起?感觉也算不上;只是为了演绎而演绎,表现了人物,但更深的立意体现的不明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