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文艺投稿|《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更新日期:2024-05-18 18:10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作者:邱愉婷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名外国记者斯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动荡时局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与革命根据地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和团结老百姓并带领他们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冒险来到中国红色革命区域的亲历所闻,在采访和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和苏区百姓的风采之后,斯诺以饱含激情的生动文笔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出版后轰动世界,是全球第一次了解到彼时艰苦抗战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历史时刻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播出,为广大党员寻找初心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把红色中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影片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是井井有条,学校,工厂,农场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中国共产党被在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非常艰苦,甚至连学校课本所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发来的传单那里得到的,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助百姓从大地主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中,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红军,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忠于信仰,舍生忘死。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当读到二十几岁的战士作为先头部队冲到最前面,他们被敌军的机关枪扫射,不幸中弹身亡,陆续从泸定桥跌落时,后面的红军又后续向前冲,最后取得了胜利。连作者斯诺都记得这些红军行为不可思议。我自己也被红军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深深震撼。

我反问自己:如果能回到飞夺泸定桥战争场景,敢不敢像当时的红军一样,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心理支撑,能让二十几岁的红军战士面对敌人迅猛的火力袭击,也无所畏惧的向前冲?我想这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跟党走才能解放全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不再受压迫,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战士们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初心。

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红军领袖将领和普通人一样,或出身贫苦,或家境富足,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不断发生转折,逐渐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从学生、士兵、农民成了旧世界的反抗者,这就是一个个共产党人的由来。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笃信不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牺牲自己的一切。无论普通群众还是红军战士,坚信共产党人带领他们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义无反顾的加入这支穷人的队伍,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大道可走。走在新的长征路上,虽然环境已经不如当年的艰苦,但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的事业同样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面对前路与未来,或许硬仗难题会接踵而至。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始终保持红军长征那么一股拼搏精神,才能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挡在路上的“娄关子”、“腊子口”。

影片《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追忆过去,铭记历史,更能激励新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