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李太白集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4-04-29 16:56

推荐李太白集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李太白集》读后感应注意:

1. 简要介绍书籍内容和作者背景。
2. 表达个人读后感受,如启发、感动等。
3. 引用书中具体诗句,分析其意境与深意。
4. 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实,谈对诗句的理解与应用。
5. 总结书籍价值,鼓励读者阅读。

1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而我认为读史诗使人感慨,感慨那段历史,感慨那个作诗的人,感慨那首诗。
一直喜欢李白,喜欢他那独有的洒脱与难以琢磨的飘逸,也一直把他看作仙人,认为他只有那不落凡世的傲气与才情。不曾想仕途的挫折也会影响了他,仙人也会烦恼!
那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因小人谗言被唐玄宗免去翰林官职,愤然离开京城长安时写的,那时他的心中定有不平:光明磊落才是君子所为,背后中伤算什么?他的心定有悲愤:我的才华为什么无人发现?朝中为什么多是小人把权?我用才华铺就的路为什么尽是坎坷?他的心中也定有烦恼:我的价值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注定只能孤芳自赏吗?于是他愤然落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悲愤过、不平过、烦恼过,他仍是开朗:今天我享受着金樽美酒、玉盘珍羞;明天我将长风破浪,扬帆起航!
读过了诗,我心中亦是慨叹:李白是仙人亦是人,他可以独自对酒当歌感受人世几何但亦要感受举杯消愁愁更愁。每个人也是这样,生命中有难以忘怀的快乐,也难免刻骨断肠的悲伤。人生漫漫,有失有得。
夜深,人静,笔停。
长叹
太白诗人,你虽以长睡千年,但你的精神仍然千古传颂,以上只是我对千年之前您生活的领会,您看,给个高分,可否?

2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名叫《太白酒的来历》。主要讲了大诗人李白常到一家酒店喝酒,店主叫鲁老爷,他很坏,经常盘算着剥削长工。有一次,李白去喝酒,他想少给李白一点酒,就在酒里放了一些水,从此,李白每来一次,他都会在酒里多掺一倍的水,直到有一天,酒里全是水,李白拿起酒壶一喝,很生气。这时,旁边的一位老人对他说:“大恩人,你当年射死两只老虎,救了我,以后你的酒我包了,我的店就在隔壁。”李白很高兴,拿起笔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了他,从此,那位老人开的酒店的生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不仅知道了“太白酒”的来历,还知道了因为鲁老爷心口不一,道貌岸然,为人不正直,让李白看不起他,导致生意越来越清淡,最终使酒店不得不关门。而知恩图报的老人因为善良,使他自己的酒店生意越来越兴隆。这不就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我们一定要为人正直,做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3

你们读了《百家姓》吗?你一定会问这本书是谁写的吗?其实是大家一起写的。我们都知道李白,你知道他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是一个商朝的叫理利贞的贵族人,他为逃避追杀,躲到了李树林,靠吃李子活了下来。于是,他将“理”改成了“李”。
华佗你们应该都知道他的名气,他的姓氏从哪儿来的?他的姓是春秋时期梁戴公的儿子的考父,被封在华地。为了表现自己的血统和来自自己的身份,考父将后来的子孙改成了“华”为姓。这本书我很喜欢,他不但告诉我中国人的姓氏,还告诉了我们姓氏的来源和发展,并且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我很喜欢!

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5

有这样一个人,三十五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奋战扶贫第一线,太行山上新愚公!他,就是我校开展24界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后,我在《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本中认识的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李保国。
李保国是我国知名经济专家、山区治理家。当年“有雨遍地流,无雨渴死牛”的邢台市山区,在他的治理下变成了青山碧岭,成了村民致富的来源。李保国每天起早贪黑,跑遍沟沟区区,对山区爆破整地技术进行摸索。有一次,他和同事们在爆破时,发现有一枚炮没响,便冒着生命危险去拆除那枚哑炮的引线,事后大家发现,他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李宝国和当地村民们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中国独一无二的核桃品种——绿岭核桃。李保国心系群众、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由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件事。那天,我像平时一样去上学。“咳咳”我忽然咳嗽起来,不禁嘟囔:怎么这里灰尘满天飞。这时,一位身穿工作服的中年妇女连声向我说“对不起”。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向她看去:只见她头发被灰尘染得灰蒙蒙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运动鞋,粗糙的手正擦拭着汗水。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歉意。我忙说:“没关系!”她对我笑了笑,接着清扫路面。在尘土中,她认认真真地工作着。我在那儿站了很久,一直到这个忙碌的身影消失在我的眼前。看着干净的街道,我对这位清洁工充满了敬佩之情——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裤;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独自一人在街道上打扫。从清晨扫到夜晚,她给我们换来了一个干净整洁的世界。
清洁工的工作微不足道,但为人民服务,甘愿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那世界不就变得更美好了吗?所以,我大声呼吁,作为一名小学生、小公民,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担当责任。这样,我们才能更快进入“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的美好社会!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