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李逵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4-04-29 14:46

推荐李逵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关于李逵的读后感,应注意:

1. 简要概述书中李逵的形象和事迹。
2. 分析李逵性格特点及在书中的作用。
3. 结合自身感受,谈论李逵给你留下的印象。
4. 语言简洁明了,表达真实感受。

1

辨识能让人透过事物的现象看透事物的本质。没有辨识,假冒的、丑陋的、虚伪的东西就会蒙蔽人的眼睛。使人为假象所迷惑,从而上当、受骗。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李逵与李鬼不共戴天,一个是替天行道,正义凛然的大英雄;一个是拦路抢劫、獐头鼠目的小毛贼。可李鬼偏偏要冒充李逵胡作非为,拉大旗作虎皮,脸上搽着黑墨,手持两把利斧,冒用黑旋风李逵的名号,剪径劫单人,一般客人,扔了行李,望风而逃,李鬼趁机抢劫。
可无巧不成书,假李逵碰到真李逵,马上现出原形。可此时,他又谎称家中有九十岁的老母,无人赡养,被李逵放走,并赠送十两银子,让他改业自新,但李鬼不思悔改,又欲用麻药加害李逵,结果倒送了自己卿卿性命。李鬼本是《水浒传》里冒充李逵的那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李鬼就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市场上,凡是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都难逃被假冒侵害的命运。
因此,学会辨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辨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学会辨识,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即需要练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根据产品的外观、材料、加工工艺等特性判断产品的真伪。因为假的东西无论它怎样伪装,总归在某个方面暴露它的不足的一面,被人一下子就发现,露出它的本来面貌,真是应了“狐狸的尾巴藏不了”这句俗语。其次,学会辨识,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有些假冒伪劣产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真能被它的假象所迷惑。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一下子弄清产品的优劣,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逃,从而避免上当受骗。还会给别人提供参考性的意见,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学会辨识,还需要注意方法和场合。方法和场合不正确,往往给辨识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曾经就有记者因暴光某些假冒伪劣产品,遭到不法商贩的人身威胁,甚至遭到毒打,教训惨重。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李鬼”的滋扰注定是长期的,但如果政府、消费者和名牌经营者齐心协力,相信“李鬼”们生存的机会,将会越来越渺茫。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李鬼”终难成“李逵”。李逵和李鬼就如同猫和老鼠一般,没有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道理。“黑旋风”李逵因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而深受百姓的喜爱,而李鬼冒充李逵行恶,却命丧黄泉。因此,只要我们学会辨识,便会知道,猫永远不可能变成老虎,李鬼终究是鬼,不管他怎么冒充,在光天化日之下,鬼也不敢招摇过市,他的下场必将是凄惨的,我们应该坚定这个信念。

2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3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的爱是伟大而又无微不至的,但如果突然间失去了母亲,那种愤怒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水浒传》中李逵接母亲的这段情节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话说一天,李逵从梁山泊回家中,发现母亲双目失明,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不再让母亲伤心,李逵没告诉母亲在梁山泊落了草,说是做了大官,来接母亲,母亲高兴不已。却在这时,李逵的兄弟李清归来,看见了官府要捉拿的李逵转生便去找帮手。李逵为了不让母亲受到牵连,将一锭银子放在了桌上,希望李清不要来追赶。李逵背着母亲徒步走到一座山上时,母亲喊渴了,李逵便飞快的去取水了。当李逵回来时,却不见了母亲的踪影,任凭怎么喊也不回应。李逵焦急万分,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摊血迹,遍跟着血迹走,却找到了一个虎穴。李逵看到了穴中的两只小老虎正舔着一只剩下的人腿,心中大怒。一股愤怒之火从心底油然而生,仿佛快要从口中喷出来。李逵操起腰间的两把板斧,把两只幼虎多成了肉泥,接着又连斩二虎,为母亲报仇雪恨。是啊,母亲始终爱着子女,顺从自己,为子女们无私奉献。母亲的爱就像清冽的河水,滋润着子女们这群种子,母亲的爱像从天而降的雨露,子女们如禾苗般吮吸着雨露的甘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正如这首诗所言,母亲爱的伟大而又无微不至的。母亲时常对我们放心不下,问这问那。虽然有时也会责备我几句,但是严厉的话语挡不住对子女们无限的关心……我们一生一世被母亲爱着,也一生一世爱着母亲,我们与母亲是不可分离的!
母亲们啊,我们所有的子女永远感谢您们。树高千丈也不曾忘记根,更何况我们呢?等我们长大后有了作为,定当给予厚报。

寒假里,我读了《水浒传》中许多章节,在打开“接老母李逵杀四虎”这一章节时,立刻被李逵孝顺、讲义气的情节所吸引。
该章节讲了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回家途中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但李鬼却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不要再行凶作恶。李逵回到家中接了已瞎了眼的母亲,走上山间小路,母亲口渴要喝水,可等他端着水回来时却发现母亲已被老虎吃了,故连杀四虎。
当我看到李逵在路上遇见李鬼时听说其老母快饿死而放了他,并给了十两银子时,我想李逵一定觉得李鬼和自己一样也有老母在家挨饿受冻,需要用钱,故主动给李鬼银子让他改邪归正。而后来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均都被杀。
读完整篇故事,我觉得李逵是一个孝顺、讲义气的人,更是一个极富正义、充满抗争的英雄豪杰。故事同时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要孝顺长辈,尊敬师长,认真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4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5

《水浒传》可谓是一个“义”字当头,书中有108位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逵。
书中总少不了他骁勇善战的身影,凡有战斗他必冲锋在前。有一次,宋江不让他参加。他一气之下,抡起板斧,独自杀到凌州,冲破北门,杀掉贪官,运着府库银两得胜归山。
招安后,天子派他等去大战辽国,他独自一人领步兵一千本想打入城中,可却遭遇陷阱,但其男儿本色让他丝毫不惧,独自杀入敌方阵营,使敌方兵力大损。原以为他是想在宋江面前证明自己,但这其实是他的本色——英勇无畏。
宋江因误吟反诗被捕,午时三刻即将问斩。他不顾危险公然劫法场,两手握两把板斧,从空中跳下来,手起斧落,刽子手人头落地,最终与众好汉一起救出宋江。
宋江在喝了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怕他坏了梁山名声,便叫他来骗他喝了毒酒,准备毒害死他。得知真相的李逵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说了句:“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甚至还要求与宋江葬在一处,这是何等义气!他忠肝义胆,让我赞叹不已。
这些都体现了《水浒传》中的“义”字。但是李逵身上除了“义”,少不了一个“莽”。
在所有的战斗中,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上梁山后,他思母心切,于是回沂州接***,翻越沂岭时***被老虎吃了,于是李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杀了小老虎,小老虎死了使得母虎来寻仇,想都没想又莽撞地杀了母老虎,这就又惹来了雄虎报仇,只好又与雄虎搏斗,最终一连杀了四虎。虽然为母亲报了仇,可是细细想来,他不顾后果,不顾能力大小,这是多么的鲁莽的行为啊!
虽然鲁莽,但也是为母报仇,合情合理。这让我不禁想到他的孝母之心,可谓是天下仅有。当他看到宋江父子团聚,公孙胜回家探望母亲,顿时萌生思母之念,不禁啕嚎大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于是不顾自己尚被官府通缉,决意回乡取母上山过几时快乐生活,这是怎样的拳拳赤子之心!
当他想要怒砍“假李逵”时,听得“假李逵”谎称家中有九十***,于是慈悲心大发放了他,还夸赞“假李逵”有孝心,给他十两银子让他做生意,好改邪归正。
我欣赏这样的李逵,他的“勇”,他的“义”,他的“莽”,他的“孝”。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