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四川省导游词(一)

更新日期:2024-05-15 05:32

九寨沟童话世界导游词  一、上行词(羊峒站至荷叶寨)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阿坝州82万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热忱欢迎你们的到来,并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为你们的九寨沟之游增添一份温馨、一份快乐。游客朋友们,进入九寨沟,你们就是沟内1000多名藏族同胞最尊贵的客人,就是九寨沟童话世界里的一公主和王子,希望你们在沟内玩得开心、玩的温馨、玩的尽兴。游客朋友们,九寨沟是中国惟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它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是境内的九寨沟县中南部,在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九寨沟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景色秀丽奇艳、世所罕见,在现代社会中还能保持如此完美神奇的天然梦幻景象,这与九寨沟藏族同胞所信奉的藏传佛都中的苯波教有很大的关系。藏族人信奉神灵,他们认为九寨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神灵所恩赐,所以我们尊重九寨沟人民的风俗就是对九寨沟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九寨沟藏族人民的最大尊重。我们相信您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做到不在沟内吸烟、不乱丢垃圾、不投食喂鱼、不攀树摘花。在这里我代表九寨沟人感谢你们的合作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九寨沟保护区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公里,保护缓冲区为110平方公里,旅游开放区为140平方公里。以诺日朗为中心,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渣洼沟组成,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这条沟叫树正沟,长14公里,其他两条沟,则渣洼沟长18公里,日则沟长17公里。景区单程49公里。我们到达的下一个景点是进沟的第一个藏寨--荷叶寨,是九寨沟内繁华的村寨之一,村寨中的藏民一改过去游牧和农垦的生活方式,定居在寨中,原有的古老木结构的房屋现在都成了家庭旅舍,他们随时用香喷喷的酥油茶、甘甜的青稞酒热情款待每位慕名而来九寨沟的远方贵客,这也是由于政府保护九寨沟要求他们退耕还林而为他们寻求的一条谋生之路,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树正寨和则渣洼寨。荷叶寨的后边有一棵百年巨松,孑然独立,苍劲伟岸,那便是迎客松,传说是萨尔当年来九寨沟降妖除害时,曾变成一只雄鹰搏斗,这棵孤松就是他追捕妖魔自天空飞过时扇动翅膀而留下的标志,我们现在到了荷叶寨。(荷叶寨站到盆景滩)紧接着,我们将到千姿百态的盆景滩。它实质是钙质流的形态,在乳白色的钙质层上面渗着一层薄薄的水,水中生长着喜爱水性的白杨、杜鹃、松树、柳树,这些树在滩流上形态各异,我们现在到了盆景滩站。(盆景滩站到黑角桥)我们欣赏了形态不一的盆景滩,下面我们很快将到半沼泽湖泊芦苇海,海拔2140米,芦苇海长2公里,一条碧流蜿蜒穿行其中,传说是仙女色嫫路经芦苇海时留下的一条彩带。芦苇海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岩溶作用,在九寨沟的地貌形成中,岩溶发育在这里有十分有利条件,巨厚的碳酸及灰岩提供了可溶物质基础;温湿的气候,茂密的植物为岩溶作用提供了较丰富的降水和适宜的水化学条件,成网络状发育的构造裂隙和剧烈的地貌反差为岩溶水提供了通道和流动环境。(黑角桥站至火花海)我们的下一景点是双龙海,海中为钙化堤埂,活像两条巨龙潜伏水底。传说因为它们玩忽职守,造成洪水泛滥,带给了九寨人民无比的痛苦,格萨尔王一气之下将两条龙镇压在这儿一大一小的两个海子中。在公路边能够看到一条小龙,在对面的栈道上可看到另一条细龙。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一步一变幻,一步一个景,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激动的地方,请看这路旁水深9米的火花海,欣赏火花海的最佳时刻是太阳斜照的时刻。清晨的时候,旭日东升,晨晕轻拂水面,湖上波光如焰,金碧耀眼;黄错的时候,落日斜照翠海,千万朵火花自水中绽开,灿烂热烈,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阳光,火花不会在湖面盛开、闪烁。各位朋友,如果你们沿着51级石阶而下,就会看到飞溅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绚丽多彩、夺目迷人,这就是火花海瀑布。(火花海站到树正寨)我们再看卧龙海中,乳黄色的钙化堤横卧于深22米的湖心中,宛若一条腾飞的游龙。卧龙海海拔2215米,面积61838平方米。当卧龙进入了静谧的梦乡的时候,卧龙海是宁静的;而当微风掠过,湖面轻漾涟漪,龙体徐徐蠕动,山风稍大的时候,卧龙摇头摆尾,跃跃欲飞,活灵活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带被称为树正群海,由大不41块海子组成,形成了“树在水中长,水在林中流”的奇景。树正群海被称为九寨沟的缩影,沿着石阶而下,可见树正栈桥,古老的石磨、水转经,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许多景点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白色的塔是象征九个藏寨乞求祥和的九宝莲花菩提塔。前方看见的这个寨子是进沟后看到的第二个寨子--树正寨,在这里的藏家旅店中可品尝到奶香四溢的酥油茶和清凉可口的洋芋糍粑,也可观赏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还有展示族文化的“民族文化村”。(树正寨至犀牛海)我们继续逆流而上,不远处白色的银练飞流而下,龙腾虎跃似的,这就是宽67米,落差15-20米的树正瀑布。如果说星罗棋布的树正群海是老虎海脖子垂挂的一串翡翠项链,那么凝翠泛蓝的未名海就是老虎海头顶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老虎海的水流淌下去形成了树正瀑布,在秋季老虎海对面山上,层林尽染、姹紫嫣红的树林倒映在清澈的海水中,色彩绚烂,斑驳陆离,犹如一块虎皮,故名老虎海。老虎海得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九寨沟有114个海子,而老虎最爱在这个海子里喝水,所以娄地人为它取名“老虎海”。我们将到的下一个景点是犀牛海,它是在九寨景区中仅次于长海的第二个大海子,面积20万平方米,长约2.2公里,深12米,犀牛海中的倒影层次分明。传说犀牛海与犀牛有关,从前有一位西藏高僧身患重病骑着犀牛来到这里,奄奄一息,可是当他喝了路边的甲里甲格神泉之后,病痊愈了。后来,他为了感谢甲里甲格神泉,就在这里留下了犀牛,故名犀牛海。甲里甲格神泉,是一种低钠泉,富含钙和锶等矿物质,不但苦甜解渴,而且还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九寨沟矿泉水厂生产的九寨沟牌矿泉水就取自这里。(犀牛站至诺日朗瀑布)各位游客,回顾我们所经过的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树正群海、树正瀑布、老虎海和刚过的犀牛海些景致后,您是否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感觉呢?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相传男神达戈把宝镜送给色嫫的时候,色嫫的时候,色嫫不小心失手打破了镜子,破碎的镜片就变成了九寨沟内114块海子,海子就是我们这里的藏民对高山湖泊的称呼。我们一路上看见了很多像旗帜的东西,那就是经幡。数米长的红、白、黄等颜色的布料印上经文,竖挂在旗杆上,立于房屋周围或寺庙旁边,高20米左右,又称天梯,就是赖以升天的阶梯。经幡经风吹动一次,就表示经文被念了一道,经幡就是藏民向上苍表达虔敬之情的华贵经卷。经幡立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含义,立在桥边表示祝过客一路平安,立在房前屋后表示祈求上苍保佑。刚才介绍了美丽的传说后,我们的客人是否也为达戈和色嫫的真挚爱情所动心呢?更让人兴奋不已的时候到了,那就是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瀑布是我国大型的钙化瀑布,此瀑布跨度在我国居首,宽270米,高24.5米,海拔2365米。而诺日朗藏语意思是“男神”的意思,象征雄伟壮观,因为诺日朗瀑布处于景区的中心地带,所以又寨沟的标志。(诺日朗瀑布站到诺日朗中心)我们现在即将到的是诺日朗,请各位游客作好下车的准备。诺日朗朝左走是则渣洼沟,全长18公里,可游览九子同心石、五彩池和长海;右边是日则沟,长17公里,可观赏镜海、珍珠滩、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天鹅海、草海、剑岩和原始森林。现在我们到了九寨沟景区中心诺日朗。(诺日朗站到镜海)我们已经过了主沟树正沟,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日则沟,第一个景点是镜海,看镜海倒影最佳时间是无风的时候,镜海水11米,最深处达24.3米,面积19万平方米,长约925米。镜海一平如镜,故名镜海。镜海揽蓝天、白云、雪山于一海,达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观。这正是镜海一奇,倒影胜实景,另有二奇分别是水带波光和镜海月夜。镜海边还有一棵藤缠树,树给藤无限的爱意,而藤给树无尽的缠绵,所以镜海因藤缠树而得名爱情公园,远方而来的有情人都会在这里留影以示爱情的忠贞。这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枯木逢春的奇特景观。(镜海站到珍珠滩)经过镜海,我们将到珍珠滩瀑布,珍珠滩瀑布以它磅礴的气势成了《西游记》片头景的拍摄点。镜海的水是静谧的美,而珍珠滩以喜辣成名,水冲洗着凹凸不平的生物喀斯特体,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晶莹夺目的珍珠,走在长3500米的栈道上,能享受一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调,珍珠滩上长满了高山杜鹃,每到4月、5月时节,珍珠滩又是一片花的海洋。山间栈道会带给您来到九寨沟的精华地段珍珠滩瀑布,瀑布呈新月形,宽162.5米,高21米,最大落差40米,站在瀑布下边,腾飞的水雾扑面而一,顿生一种沁人心脾、清心爽朗的感觉。亲爱的游客,请别忘记只要您一踏上珍珠滩栈道就不要回头,走完栈道,表明旅途圆满;另外,您还可以许愿,如果许愿成功的话,您应该再到九寨沟来还愿。(珍珠滩站到五花海)我们走过了珍珠滩,非常遗憾的是没带走一颗珍珠,乘兴而来的您将这深深的遗憾留了下来,就让我们继续上行,请看右边这一大一小的海子,它们就是金铃海,是九寨沟最深的海子,据说是万山之神扎依扎嘎曾摇动金铃,铃声响彻山谷,使百姓欢乐鼓舞,而使妖魔心惊胆战,后来,扎依扎嘎为了保民平安,而将这对铃铛留在了这里,形成了金铃海。亲爱的游客,我们沿孔雀河往上游,便到了被誉为九寨沟的骄傲--五花海。五花海海拔2472米,深5米,面积9万平方米。五花海酷似一只开屏献彩的孔雀,明艳夺目,五颜六色。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栈桥,直通两岸,在栈桥上可见许多鱼群,这里裸鲤鱼,是耐高寒性冷水区中九寨特有的鱼种,鱼无鳞、体积小、发育迟缓,俗称林叶子。五花海站到了,我们希望大家尽情地投入到五花海的怀抱中,数一数到底有几种颜色。(五花海站至熊猫海)沿着长达3500米的熊猫海栈道可看见五花海尽头深处栩栩如生的鳄鱼头和生长水中一棵有趣的伸缩树。五花海的藻类和沉积的钙化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绿色、鹅黄、宝石蓝等色彩,五彩缤纷,姣艳夺目。传说五花海是神鹿的化身,九寨沟的藏民视之为神仙,它的水洒在哪里,哪里就会花繁林茂,富饶美丽。我们将上行1.3公里,拐两个大弯就到了老虎嘴。在老虎嘴可俯视五花海的全貌,可看到五花海像一只五彩缤纷半开屏的孔雀。好,现在到看五花海全景的时候了,请我们师傅开慢一点这里有才虎嘴棰道到五花海。熊猫海瀑布紧连熊猫海,熊猫海瀑布高60米,海拔2592米,瀑布宽50米,大家可走熊猫海栈道沿阶梯而下观看,瀑布呈三级叠水,称三级瀑布,是九寨沟落差最大瀑布。熊猫海是熊猫的乐园,熊猫海和五花海中的鱼群都属耐高寒的冷水鱼,称裸鲤鱼,九寨沟的水中这种鱼较多,其他鱼很难生存。1983年成都水产局和都江堰管理局将55尾虹鳟鱼投入海子里,1年以后,不见踪影。古蔺黄荆原始森林风景区 女士们、先生们,我代表热情好客的古蔺人民欢迎你们的光临!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原因,古蔺在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潮流中,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人们知道古蔺,是从"郎酒"之乡知道的,除此之外,就知之甚少了。其实,古蔺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其景观之奇,品位之高,绝不在省内许多著名的旅游区之下,只不过属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罢了。各位先行一步,来此探奇觅胜,可称得上独具"慧眼"。现在,请听我简介一下古蔺的旅游资源。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与贵州省接壤,赤水河三面环绕县境。全县幅圆3200平方公里,人口72万,居住着汉、苗、回、彝、藏、伦佬等13个民族。在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石屏"野猫洞"发现的古猿人类化石、5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和几十万年前的各种巨型动物化百;有地球同纬度上罕见的亚热带原始常绿林区;有风景如画的红龙湖森林公园;有箭竹、双沙、大村、龙山的溶洞群景观;有太平古镇红军四渡赤水的长征纪念馆、渡口纪念碑;有闻名中外的郎酒厂、二郎天宝洞郎酒贮藏基地及美酒河风光;有别具情趣的大寨海塘湖、踩山包苗族风情等等。古蔺还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理百、百灰石资源,中药材的种类和产量也很具优势。总之,这里是一个资源丰富又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今天各位到黄荆景区游览,就会相信我的话绝非虚夸了。  黄荆原始森林位于古蔺县北部,自然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多米,系白垩纪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是迄今世界同纬度(北纬28度线)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群山绵延,重峦叠嶂,沟壑交错,森林茂密,瀑布飞泻,溪幽水静,人烟稀少,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水质纯正,环境舒适,风光秀丽,景点众多,是您探奇揽胜,度假观光的极好去处。  当你来到黄荆的门户——海拔1700多米的普照山,但见山势雄奇,凌云屹立,停车驻足,漫山野花芬芳,层峦叠嶂云涌。向西展望,云海、日落、晚霞,莽莽群山尽收眼底。向东,可观日出、晨辉。深入原始森林腹地,林海苍郁,山峦起伏,白雾缭绕似玉带缠腰;林中古木参天,树藤相缠,鸟语花香,蝉鸣兽叫,霞光斜射密林,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珍稀动物野牛、云豹、岩羊、野猪、黑熊、飞狐、白雉鸡、獐、鹿、猴及各种蛇类偶露真容,穿行其间;珍贵中药材黄柏、杜仲、厚朴、天麻、黄连、银花、木瓜随处可见。仿佛走进了令人神往的绿色迷宫和幽幽远古的梦幻境地。  当您经过红军树来到八节洞,定会被那仙境般美丽的瀑布深深吸引。位于黄荆西北角的八节洞风景区,自上而下3华里河段,分布着大小八个瀑布,总落差达120米。它们有的飞泻而下,坠入深潭,瀑声贯耳;有的淙淙流淌,飞花溅雾,映出彩虹,横卧谷涧;有的似珍珠翻滚,潺潺水声令人闻声止步;清代楚人梁春华经过八节洞时题诗说:"绝塑飞泉流暗壁,奇峰嶂日逗寒烟,雪消洞口云开处,信是人间别有天"。生动地描绘了八节洞秀丽的人间美景。这八个瀑布为什么又叫八节洞呢?相传,蟒童河岸的山洞里有条巨蟒经常危害人畜,苗族寨子的财主发出榜文说谁能杀死蟒妖,就将自己最漂亮的女儿阿金嫁给谁。有位勇敢的苗族少年阿黑决心除掉蟒妖,与财主下定儿女婚约,他历尽艰险,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住在笋子山颠的老神仙,仙翁送他一支宝剑,教他除妖之法。阿黑满怀信心下山与蟒蛇恶成了三天三夜,将蛇身砍成八节,并顺河逐级跌落,形成八个瀑布。阿黑战胜蟒妖后,寨里的人都去迎接除妖英雄,财主却变卦了,嫌他穷,不愿把女儿嫁给他,他一气之下跳人深潭变成了一条小黑龙,即八节洞第一瀑黑龙潭瀑布;美丽的小阿金朝思暮想心上人,也投河自尽,变成了一条小金鱼,人们为纪念她,给这条河取名金鱼溪。金鱼溪和蟒童河两河相汇,情意绵绵,绿水长流。从八节洞顺河而下约9公里,是贵州省赤水市的国家级风景区十丈洞瀑布公园,与八节洞瀑布连为一体,成为川南、黔北旅游环线的纽带。  这里是黄荆风景区的又一大景观——环岩,距黄荆乡中心 15公里,是一处集幽、奇、险、秀为一体的人间仙境。环岩即悬崖绝壁环绕四周之意,从山顶到谷底高差达400米,四周高峻陡峭,古木参天,溪水横流,飞瀑如泻。雨过晴天之晨,站在环岩凿岩而过的古道上,可观赏到日出骆驼峰,雾绕狮子山,云翻河谷中,猴群攀古树等景观。最引人注目的佳景是龙马潭瀑布,涨水季节,瀑布从近百米高的断岩峭壁上倾泻而下,轰鸣声几里之外可闻,枯水时,泉水如丝丝银瀑、似轻纱垂帘,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相传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白龙马助唐僧取经后,出海巡游,途经环岩时,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如诗如画,于是眷恋环岩美景,跃入深潭再也没有出来,后人为纪念白龙马,将此潭叫做龙马潭。  黄荆有许多可供观赏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树、珙桐树、鹅掌楸、银杏及杜鹃花、山茶花、水仙花等花卉和成片的楠竹、箭竹、方竹、茶、棕等多种植物资源,还有燕子岩、乌龟石、凳子石、青蛙石、佛像百等景点及红军树、红军路革命历史遗迹。置身黄荆,放眼林海,近观瀑布,闲游幽溪,如人大自然温馨的绿色怀抱,令人魂牵梦萦,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原始森林南端距县城19公里处,是省级森林公园红龙湖,整个湖区方圆30多平方公里,以面积最大的红龙湖为主,月儿湖、琴蛙湖、尾坝井等大小六个湖泊众星捧月般将红龙湖拱卫在中心,象7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间,形成川南独有的高山人工湖泊群,是一块叹为观止的神奇宝地。  红龙湖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原始森林和人工造林交错分布,林中野兽出没,中药材品种繁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晴天的湖区水如明镜,青山倒影,飞禽拍打水面,鱼群游戈戏耍;细雨朦朦时,湖面薄雾缭绕,碧波荡漾,湖中小船漫游,渔歌悠悠。湖区舍身岩下的白水洞景区与四周险峰高差达400余米,秀丽险峻,奇景倍出,石笋兀立,有石母望夫、老翁护竹、双狮拜月、独笋撑天、香炉石等景点及绵延几公里的楠竹林。登上海拔1843米的全县最高峰虎头山,举目眺望,整个湖区茫茫林海,林木葱郁,山水相映,鸟语蝉鸣,湖水清澈,万道霞光射向湖面,波光粼粼,天地生辉,胜似蓬莱仙境。  隆冬季节,红龙湖区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又是一番神奇、罕见的川南雪景。冰凌成柱悬吊在峭壁上,高大的杉树、松树被瑞雪压弯了腰,变成无数的"圣诞老",冰挂、冰花、玉树及湖面封冻形成的冰坝,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北国风光图,人们可尽情地溜冰、堆雪人、玩雪仗、照相留念。这洁白无暇、寂静无声的世界是人们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圣地。  正在建设中的龙爪河引水工程,将形成十里长湖,把黄荆景区与红龙湖景区连在一起,成为川南最具开发潜力,融探险、避暑、度假、游乐、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名胜风景区。广元皇泽寺2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则天殿,位于皇泽寺内的中心建筑大佛楼下层,其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现殿内端坐着金身的武后石刻圆雕像,头戴饰有坐佛的宝冠,胸饰缨络,半臂披帛,双手交于腹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座,下著裙,披覆于方形石座上,冠服、坐式,一如比丘尼,面相宽额广颐,和史籍记载吻合。武则天,名望,公元624年生于广元,公元705年死于洛阳上阳官。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这尊真容石刻造像,就其形象,有两个特点:一是石像神态表现出登基以后的持重安祥。  武则天一生执政49年,在位21年,当了28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67岁正式改唐为周,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周的圣神皇帝。  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  这也是武则天重佛,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的例证。当时李家皇族信奉的国教是与皇族同宗同姓的李耳为教祖的道教,统治思想仍是传统的孔孟之道,母仪天下的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就是贤德的典范,常居深宫不出,还精心编写出《女则十篇》教化全国女性。唐王朝主张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统治阶层。而佛教却有转轮女王的说法,于是,借助《大云经疏》的出台,武则天把她转换为女身弥勒佛降世,更能为自己政治上的亮相而得到堂皇正统的铨释。皇泽寺又是北魏时期开创至唐时越发兴盛的佛教寺庙,把自己装扮成佛身,因而更加合适。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人们总是争论不休,褒美和贬詈并存,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没有第二个人物能使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她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孔孟之道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脱颖而出的唯一女皇帝,单凭这一点,就使得武则天注定成为一个"盖棺"也不能"定论"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几点是历史所公认的。(一)积极推行富民路线,重视农业发展。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时期380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615万户。(二)国力强盛。国家版图东西南北四域达到了整个唐代的极至。军事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贞观时期。(三)任人纳贤。数次下诏求贤,对有才干的人破格重用,从而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四)善于纳谏。当时连农夫樵人都可求见皇上申述意见。还着力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封建时代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局面。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有过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之失,给国家造成了一些灾难和损害。  关于武则天宠信男宠薛怀义,二张等人的行为,历来是人们纷纷指责的焦点之一。但古代皇帝哪一个又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尝不可?封建正统史家对此贬斥为"母鸡司晨""淫乱宫闱",会"天下大乱"。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时间里,却没有发生过一场成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人称帝,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胆量与气魄!当时不管历经沙场的武将,还是学富五车的文臣,都统统跪拜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正如鲁迅先生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曾专门题写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的评语。郭沫若先生也专门题写了这副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就是说武则天执政,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启发了唐玄宗创建的开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剑门关一带流传颂扬,光辉业绩使家乡广元也感到荣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侧,陈列了这样一块碑——广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的。碑刻所镌刻时间是"广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年间,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额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骈体文,文中凡遇"后"、"天后",必提行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泽寺"历史较早的实物资料,也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要点有二,一是因为此碑上己明确写着"皇泽寺",这个名称,比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要早120余年;二是碑文说"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句,表明武则天是在其父亲任利州(广元)都督期间,生于广元。碑文还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武则天已被当地人当作神明膜拜,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无不响应"。以及当时建寺规模、庙产等情况。后来,祈求武后赐福这样一种民间的自发祭祖活动,演变为在武则天生日那天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广元民俗,也是广元现在每年9 月1目的"女儿节"的由来。  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隐诗"利州江潭作"、皇泽?quot;广政碑"和"武后真容石刻像"等为主要依据,考证出武则天"毫无疑问出生于广元"。  石刻艺术瑰宝——皇译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在寺内西山东壁脚下崖面上,寺内造像大小窟龛54个,造像1203躯。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盛于初、盛唐时期,唐以后基本逐渐成为武后专祭祖庙,不再继续开龛造像。  "中心柱窟"亦称支提式窟,位于大佛楼中层南侧,编号45 号,开凿于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泽寺现存最早的一窟。此窟前凿方形窟门,平顶略弧,深2.76米,宽2.6米,窟中央凿中心方柱直通窟顶,窟室三壁开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雕七佛八飞天,大拿侧下各开一小金,龛中凿一佛二弟子像。三壁上部平面处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拿中雕一佛二菩萨三尊像。  中心柱主龛所表现的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指佛教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以其在时间上相连续的关系,故俗称"竖三世"。正中是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燃灯佛是梵文意译,也译为"绽光",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得名。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从衣钵相传的观念解释,这三位是太老师、老师、学生三代同堂。  中心柱,是由佛塔转化到石窟中而来的。皇泽寺的中心柱窟,是受北方的中原石窟传播影响,石柱上及窟室内三壁开龛,凿出佛像,供僧人诵经时礼拜佛像,以获取《菩萨本行经》所说:"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之量也"的功德。此窟雕刻精细,结构巧妙,手法古朴,是不可多得的早期石窟。  "五佛窟"位于皇泽寺五佛亭上层。编号51号的叫"五佛窟",开凿于隋代末年,该窟为敞口外方内圆大窟,内凿圆拱龛,龛顶略弧,后部设低谷,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主像,像后浮雕双树及人形化的天龙八部护法像。此窟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为弟子迦叶、阿难;外侧为胁侍菩萨像。其造像清秀修身,有北魏遗风。弟子、菩萨站像膝部略曲,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和婀娜多姿的神态。雕像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刻出薄薄的衣纹,轻轻贴在修长的躯体上,隐约透出肢体的舒展健美,仿佛才刚从清清的江水中走出,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谓"曹衣出水"的重要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佛窟)位于大佛楼上层,这一龛编号28号,叫"大佛窟",开凿于初唐。此窟呈平面马蹄形窟,弯隆顶,窟高6.68 米,深3.6米。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高浮雕人形化天龙八部护法像,右弟子与右菩萨之间的下部雕一双手合十、单膝而跪的供养人一尊,高0.67米。  此窟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正中为阿弥陀佛,高4.9米,是佛教里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右两侧为二弟子迦叶、阿难;外侧头冠饰宝珠的为大势至菩萨,头冠饰化佛的是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三位又称为"西方三圣"。  大佛窟是皇泽寺石窟中开凿规模最大、造像最为精美的一窟。它的形制、布局接近五佛窟,而像容渐趋丰满,组合中多了二身力士,雕饰精美,刻画入微,雕刻技法熟练,介于阶梯式和圆刀间的过渡形式,确为我国唐代早期石刻的代表性作品。从大佛楼下来,我们去参观珍贵的桑蚕石刻连环画——蚕桑二十事图。  大家知道,我国的蚕桑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古代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把桑树中的野蚕拿到家里饲养,已经出现了养蚕、缫丝和织帛技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甲骨文中有"蚕"、"桑"、"丝"、"帛"等象形字,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见到西汉初年的丝织品,工艺水平达到非常精美的程度。中国的蚕桑生产和丝绸工艺,堪称世界一绝。"古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和蚕桑生产经验。但由于时代久远政事兴衰,保留完整的东西确实不多了,然而在皇泽寺内却保持了这样一组珍品——"蚕桑十二事图"。  蚕桑十二事图,镶嵌于皇泽寺五佛亭北侧廊内石壁上,由十四块石碑组成,高1.3米,总长5.8米,作者在深灰色的梨园石上,采  用阴刻平图手法作画,线条柔美,人物姿态各异,构图精美,镌刻细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美的川北乡土风情,是甚为难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这组连环画以"蚕神"马头娘倚马思蚕作首图,把人们带入了桑茂蚕肥、茧大丝长的丰收境地。然后以《选桑椹》、《种桑》、《树桑》、《采桑》四图,展现我国清代培养桑树的经验;以《窝种》、《体蚕》、《喂蚕》、《起眠》、《上簇》、《分茧》、《腌种》、《缫丝》八图再现清代养蚕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从采种育桑到养蚕缫丝的全部过程,可谓匠心独运。这套石刻连环画的作者是清道光时广元县令曾逢吉。清嘉庆十七年,湖北京山举人曾逢吉以军功出任昭化县令,见当地百姓生活贫困,使令各处利用广袤田野栽桑养蚕,亲自著书立说,总结推广种桑养蚕技术,并作出一系列规定。此法很快见效,到了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时,广、昭两县千里驿道皆桑树成荫,胜过河阳桃花、江南柳色。到了这年冬季,曾逢吉奉旨调任松州同知时,赶给出这套《蚕桑十二事图》流传后世,图中,他倾注心血,把广元奇山异水融入画中,透过美丽的图画,能看见广元美丽的田园风光,勤劳的蚕妇和繁忙的村庄,令人似身临其境。这幅连环画不仅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古代广元一带地区栽桑、养蚕经验不可多得的实物。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此拓片作为珍贵资料收藏,相关的农业大学还将此作为教学材料引用,可见它的价值。  近代文物——红军石刻标语碑林  这里是红军石刻标语碑林,1980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了"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匾额。碑林建筑外观为一座古建筑,座西朝东。占地面积为三亩多,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厅内排列有序地陈列着58条石刻标语碑板原件43面及一口刻有标语的水缸,三壁墙上巨大的通体玻璃内陈列着1933年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建立川陕苏区的重要拓片、标语45条计46幅。整个大厅衬着青石石板铺成的地面,显得肃穆而庄严。该碑林无论内容的丰富,还是规模的宏大、保护程度的完好,都称得上四川之冠。石刻标语宣传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特色的宣传形式,这些石刻标语同川陕根据地的其它文献一样,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今天人们学习中国现代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江油窦圃山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带领大家来游览剑门蜀道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窦圊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就是蜀中奇山窦圊山。窦圊山以险、奇名闻天下。其实窦圊山并不高,海拔高度仅1140米,由于它地处龙门山脉及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从成都平原往北行,经过德阳、绵阳的浅丘、低山地带,就进入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俗称中坝),窦圊山在江彰平原的边缘腾空而起,直耸云宵,山虽不高,却有险峻、奇特之胜。窦圊山为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丹赤如霞,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少年时代的李白在游览窦圊山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句,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窦圊山的神韵。  窦圊山有五绝:李白的诗,于佑任题字,宋代飞天藏,铁索飞渡,高山滑翔。圊山五绝使窦圊山显示了对游客强大的吸引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一领略到。  朋友们,前面就是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通天道。通天道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俊俏满洒,直指云端。抬眼望去,两巨石矗立如门,那就是"天门"。在天门之上窦圊山峰相对而立,更是天上蓬莱仙境了。在天音亭小事休憩,可闻天籁之音。走过单檐歇山式的天音亭,来到位于山腰的前寨门。寨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乡绅欧某为躲避清军和李永和、蓝朝鼎义军之间的战争而建。整个寨门由条百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气势雄壮。现存寨门高2.45 米,宽2米,门额横书"福地仙关",两边对联日:"地籍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  穿过寨门,沿着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条百小路漫步而上,在路右边的绝壁上刻有"云岩剖石"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因此处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岩;剖石是清代窦圊山云岩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开山修路,建庙有功,其徒孙为纪念他曾塑法像于此。现存"云岩"二字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人段莹书写的"剖石"二字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赵晋书写。转身向山下望去,涪江浩浩荡荡,穿于葱绿的原野之间,田野平畴,风光如画,顿感心旷神怡。  转过"云岩剖石",便来到了胜迹重辉景区。景区内有"百味皇林"、"回仙亭"、"白云松风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百味皇林共有223尊帝王塑像,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是精美的民间雕塑艺术品。信步廊中,数千年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为纪念卖圊山的开山鼻祖窦真人,特建回仙亭,让游客缅怀古人。置身于深山幽林之中,你的身心就回到了自然。为感受这松林的涛声、大山的灵气,请上前面的"白云松风亭",听阵阵的迎客松涛声。走过皇帝林,就来到了浪桥,过浪桥是件惊险刺激的事儿,但你只要坚信桥是坚固的,就可信步而过。站在桥上,下面是绿地毯般的灌木丛,四周是松林和白云,让你感到你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眼晴都清亮起来了。  经鳞池夜月景区,便来到了云岩寺山门前。在山门前有一白皮松风亭,白皮松(或称"白松")也称得上圊山一绝,主要生长在山腰百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花纹美丽,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是名贵的观赏树,历经500多年仍然生气勃勃,龙钟挺拔,可称圊山"活化石"。  镇山铁桅,位于云岩寺山门前,云岩寺主持瑞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56年)建立,左右各一根,高11米,生铁铸造,中空,直径29厘米,"俨然玉柱可擎天",在桅杆高8米处各有一无底铁斗,呈方形,左斗铸"国泰民安",右铸"风调雨顺"。  飞仙亭。位于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方丈木禅为纪念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而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 1985年重建。窦子明系唐代彰明县(现江袖市)主簿,传说他弃官隐居于此,日日炼丹,后羽化成仙,飞升而去。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窦圊山的得名也与窦子明有关。  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圊山三峰,座北朝南位于山脊之上,临崖负山,极有气势。云岩寺古号云岩观,位于窦圊山中部,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 古寺建筑群,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云岩寺山门面宽三间呈八字型,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前柱础刻石狮,木柱上有雕花雀替,撑弓、落罩,上雕花纹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别致,琉璃瓦屋面,显得富丽堂皇。当心简装林门为通道,左右次间原塑有白马两匹,有马排子别各,门上施爪柱,悬立匾,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手迹"云岩寺"金光闪闪,"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峰"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武殿,为云岩寺第二重建筑,因原塑有关羽和文昌而得名。殿宇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左右各重建亭式钟楼、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四方共立八柱,有座栏,楼内各置铁钟、皮鼓。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内塑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正面为雕花六合门,上刻道教八仙人物图案,雕花格纹、球纹等。殿两边为百砖墙,殿内地面铺方砖,上为木质顶棚、装木板,板上原作壁画,乃明代遗物。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塑四大天王。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殿前有百条梯步,百梯中为百质浮雕盘龙王道。西侧修记事碑亭。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气势雄伟。前廊柱上设装饰斗拱,安龙象云雀赞。殿正面装六合门,上雕龙纹。殿中设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侧侍阿兰、迪叶,两旁塑十八罗汉。  飞天藏,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飞天藏在飞天藏殿内,是窦圊山精华所在。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而建造的。建造格式为: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架木枋,构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藏身高 10.3米,直径7.2米,可由人推运转。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外,上部还有精美的天宫楼阁。下檐平座处斗拱密促,结构繁复,制作异常精巧;其叶板上的木雕花卉,上下檐及八面板壁上木雕人像,风格细腻,恬垫朴实,极富内心表现,甚为生动。阑额、镂空牙帐、付阶檐柱上的沥粉,典雅富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在大雄殿的东西两侧有东禅堂、甫岳殿等,其后有三清殿、玉皇殿等道观建筑。  从云岩寺的宸经楼左侧出门,途经"李白读书台"、"通幽"、"别有天",我们可以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到达东岳峰顶,一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丹霞地貌的真实面目。  好不容易上了东岳峰顶,大家看到的是东岳殿,站在"超然亭"中,极目远眺,江彰平原温柔地躺在众山之中,静如处子。清江、盘江如练,农舍点缀在葱绿的原野中;江彰平原扼守四川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北方中原与西南巴蜀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聚散中心之一。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哺育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历史文人、高士: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文学家、科学家杨大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先驱王佑木;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等。同时也是我国道教名著封神演义创作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在窦圊山北峰顶端的鲁班殿,是建修窦圊山寺庙的工匠为纪念鲁班、求其保佑所建。殿内供奉鲁班泥塑像,系清代雕塑,旧时工匠们每年都上山聚会纪念鲁班。  在窦圊山西峰的殿是窦真殿,传说为纪念开发窦圊山有功的窦真人而建,又传说是为祈祷能免除小孩子痘疹的窦真娘娘而建。内供奉赛真人、窦真娘娘及其长子三人塑像。檐角挂铁铃,内有铁质悬鱼,山风吹来叮当作响,如闻仙乐。  铁索桥,是连接东、西、北峰的唯一通道,历经260少多年雨淋雾罩,仍然不蚀不锈。离地50多米,是窦圊山一大奇观。最早为竹绳桥,唐代起,换为铁索桥,生铁铸造,桥体就是上下两根铁链,相距1米,上根较细,盈手可握;下根粗扁,呈鞋底状,供脚踏。解放前寺院有专人负责在左右摇晃的铁索上代香客到对面殿中进香。现在有经过训练的表演者在铁索上做"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令游客闭目吸气,不忍卒睹,真是幻将铁索加飞桥,世路尘氛到此消。堪称华夏一绝。  过"白鹤亭"和"栖鹤亭",是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大家可以多呼吸点难得的自然空气,马上就可以看到清秀的窦圊山"驼峰叠翠"了。  看到了"驼峰叠翠",就来到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也是圊山一绝的"团山滑翔"。滑翔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简单易学、惊险刺激,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窦圊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滑翔运动特殊需要的气流和气候,是全国最佳滑翔运动场地之一,每年均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窦圊山滑翔俱乐部成功举办过全国滑翔比赛,有全国一流的教练和设备,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领略云在脚下走,风从身边过的奇特经历。  从索道来到山前的停车场,我们的旅程就结束了,其实窦圊山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观看,坐索道上山也不致劳累。欢迎大家再来窦圊山做客,祝大家旅途愉快!内江张大千纪念馆非常欢迎各位(女士、先生、领导、同学......)参观张大千纪念馆!   前院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敬仰的艺术大师。为了纪念张大千,他的故乡内江专门修建了这座纪念馆。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东临古刹西林寺及西林开发区;西与10余所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小山丘陵。东西长约 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是台北张大千纪念馆的10倍,也是迄今为止全国19家近当代书画名家纪念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群建筑是张大千纪念馆的一期工程,也叫主体工程或"大风堂"工程,它是根据张大千的故居特点和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建设而成。看上去亲切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感觉,是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现已开放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括三个陈列展览厅,一个接待室,一个展销厅及行政业务用房等。之外,尚建有一座长36 米高2米的镌刻有大千先生及胞兄张善子先生书画作品的艺术墙,一个36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个约800平方米的芭蕉园和"大风堂味苑"餐厅。  一般说来,为名人塑像往往选择大理石、铜、汉白玉等材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张大千雕像却是青石制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张大千一生特别重亲情、乡情、友情。他晚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为此,纪念馆就特别选择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内江青石作为雕像材料。不少大千先生亲朋好友、门人看了这充满乡情、栩栩如生的石雕像后勾起许多回忆和思念,以至于驻足留恋,不忍离去。  在前院的南侧,各位所看到的是"大千艺术墙"。原本这里是准备修围墙的,但纪念馆的管理者们却独具匠心把它修成了艺术墙。在全长36米的艺术墙上,我们看到了用空花窗间隔的21 面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的是张大千和其胞兄张善子的作品,可以说,大千艺术墙是融安全性、艺术性、观赏性等为一体的一座展台。为大千纪念馆题词题名的名流不少,如启功先生、刘海粟先生、胡绳先生、谢稚柳先生等等。这是张学良将军为本馆题写的馆名。当然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大陆极有限的墨宝之一。棠棣联辉厅  (展厅外)张大千在他的故居曾撰书对联一福"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这体现了张大千的一个重要艺术思想。著名作家李准十分敬仰大千先生,故而重新将这幅对联"拜书"于此。此外,启功先生对张大千也十分推崇,亲自撰书一"山川自逊神工笔,魂梦长悬故宅心。"  (展厅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自幼随母习画,后得兄姊教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学力行,精进不懈。二十年代,因临摹石涛作品而声名大震,被艺苑誉为"百涛专家"。30年代,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敦煌行之后有"南张北溥"(溥心禽)之说。50年代世界艺坛又有"东张西毕"(毕加索)之赞,1958年被国际艺术学会公推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其实,他一生不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包括山水、人物、走兽、花卉等题材的中国画,而且还是书法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诗人、摄影家,可谓全才通才,多方面发挥着他的才能,为弘扬并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大千胞兄张善子一生饲虎,画虎,以虎寄信,以画言志。他精山水、走兽。抗日战争中,他与张大千共同举办义卖画展并变卖家产赈济灾民,继而远渡欧美举办《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等,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并将所得10余万美元全数寄回祖国。1940年归国后仅十余天,由于劳累和疾病,长辞人世。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家乡的土地养育了一代艺术大师。大千故里内江市位于川中腹地,素以商贸兴旺、交通发达、文化昌盛著称。这座山环水绕的城市又誉为甜城、书画之乡。据史载,内江在古代"人文荟萃、多产英才"如"孔子之师"苌弘,文章天下第一"的范崇凯,数学家秦九韶,"理学鼻祖"高道陈抟等。近现代,她又养育了喻培伦、公孙长子、范长江、陈毅等杰出人物,也哺育了张大千、张善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这是大千故居的照片,这是他父亲张怀忠、母亲曾友贞、二哥张善子、三哥张丽诚、四哥张文修等。张大千排行"老八"。  大千先生21岁自日本学习染织技术归国后,正式拜师学艺,先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书法,并以书法通画法,从石涛起步,旁及八大、石溪、渐江、老莲、唐寅诸家;上追隋、唐、宋、元各代,从中长薰三沐,探求古代名家书画艺术真谛。他遵循"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从祖国名山大川中吸取养料;他居青城,攀峨嵋,三上黄山,游履西康,泛舟长江,从生活中采集创作素材。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认识到"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要善学善变"。同时大千先生还注意从戏剧、摄影、园林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四十年代初,张大千为了进一步"师古",赴敦煌临摹壁画长达三年之久,直接吸取了我国古代绘画鼎盛时期的成果,导致他画风巨变。同时,关于敦煌,张大千又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一是为敦煌石窟编号。他是第一位为敦煌编号的中国人。二是宣传敦煌。张大千在兰州、重庆、成都等地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使国人提前了几十年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时,展览的举办也影响了不少人的一生,如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即是在重庆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之后,前往敦煌并立志献身敦煌。三是保护敦煌。由于张大千对敦煌研究深透,因而他认识到政府必须赶紧成立专门机构对敦煌进行保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于1943年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使得这一民族的艺术宝藏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吸取西方艺术之长,大千先生于1949年离国,开始萍踪海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暂居香港、阿根廷,置宅巴西(八德园),购屋美国(怀毕庵),1978 年定居我国台湾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50至60年代,是他痛苦探索,奋力挣脱世俗羁绊的时期,然而其艺术成就、名声却达到鼎盛,从"师古。到"师自然",最后闯进了"以心为师"的自由王国,独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他独创的大泼墨、大泼彩和墨彩合泼法,画面瑰丽幻化,构图气势雄浑,作品更加博大精深,使中国画技艺技法跃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台阶,为中国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张大千生性豪爽,洒脱。对人、对事、对自然都重一个"情"字,特别是亲情、友情和乡情。就连无生命的工具毛笔,他也十分重情。所用过的残笔他从不扔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时候,他就选择一个"风水特别好"的地方,将笔埋了,并亲自立碑刻上"笔冢"二字,所以有"大千葬笔"之说。他一生广交善交,结识不了少各界朋友,如张学良、徐悲鸿、梅兰芳、林语堂及毕加索等。他自己常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友情,而不是金钱"。这与他虚怀若谷,热情旷达,重情重义的性格分不开。张大千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在进行艰苦的艺术创作时又不忘生活的乐趣,且涉猎广泛,风彩动人,与毕加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曾被迫作过土匪百日师爷,出家当过百日和尚。生活中,对烹饪、花草园林、音乐戏剧、饲养动物等也十分有兴趣。徐悲鸿称他有三健——健吃、健谈、健步,"与斯人往来,能忘此世为二十世纪"。  大风堂厅  (展厅外)横匾《大风堂》取自张大千手书,《大风堂》是张大千和张善子的画室斋名,因而所收弟子叫大风堂弟子,所藏古字画珍品出版物叫《大风堂名绩》,以及有今天的"大风堂画派"之说。外面这幅对联是张大千撰书的"学业日唯不足,精神养则有余",以此勉励自己,也常以此来告诫弟子。第二幅对联为张善子的"四面云山谁作主,一声长啸振雄风",以"虎翁"的独有特点,体现了他在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态度。  (展厅内)现在,让我们在了解了张大千的基本情况之后,来欣赏一下张大千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艺术进程,艺术思想与特色。  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他的艺术进程体现了循序渐进,不断扬弃,不断创新,进取不息的原则。  张大千的艺术思想主要有以下七点:一、人品高,画品才能高。正如大千先生自己常说的:"艺术,是感情的流露,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二、七分人事三分天。按张大干的说法是"以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绝对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重要!"。三、博采古今,力求创新。无论是向古人学还是吸收西方艺术之长,张大千都特别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所以美术界对他的评价是"大千多变,每变必新"。四、遗貌取神,表现真美。究竟怎样才能遗貌取神呢?张大千道出了绘画的真缔:"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太像,但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么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以便达到"画以表现美为主"的目的。五、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张大千主张"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若是格调太低,则为人所不取"。就是文房四宝,张大千也总是追求"上乘"。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实践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具体体现,而且他对这句话有深刻认识,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不可偏废"。七、学无止境,各种画都要学好,才能成为一个大画家。张大千告诫弟子们说:"你们不能只学一间,应该广泛地学习,要山水、人物、花鸟等都能画,只能说长于什么,不能算是大画家"。  从拜师学艺到面壁敦煌这一阶段,他的作品由粗犷走向清丽雅逸,喜用积墨、积色之法,其青绿山水、荷花是这时的主要代表。四十年代初的敦煌之行,使张大千的画风巨变,山水画采用大面积破墨、积墨、积色之后画面宏大广阔,水墨五色六彩与金碧青绿的融合更使画面丰富浓重,金碧辉煌。同时,仕女画达到了顶峰,行笔稳健敦厚,所画仕女高华明丽,丰艳窈窕,各具其态。五十年代,他仍然重视笔法。在与毕加索会晤之后,更加坚定了张大千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新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首创了泼墨泼彩法,在极度发挥水、墨、彩功能之下,山水画深厚凝重,浪漫奔放、气势撼人、幻亿无穷、苍浑雄深,色彩浓艳深邃、美如仙境,技法流畅自由,灵巧新颖。其艺术特色与早期作品的清新俊逸形成较大对比。  张大千的书法主要来自北魏碑,并融行、草、隶、篆各体,自成一家。书法追求险峻、流畅、刚劲、笔断意连、独具特色。被当今书法界推崇为"大千体"。  接下来,我们来看法张大千各类作品情况。这是《南极寿星图》、《供养天女》,书法作品《喻培伦传》等,《荷花图》、《梅花图》,临摹敦煌和古人作品《飞天》等,《文荟图》,著名的《庐山图》、《长江万里图》、《泼墨泼彩山水》等(导游时,对作品的解读可根据观众对象分别对待、或重艺术或重逸闻趣事,或者也可将艺术进程、思想、特色分别到各作品解说。)艺坛宗师厅  (展厅外)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得知内江修建张大千纪念馆后非常高兴,这就是他手书的"艺坛宗师"和撰书的对联"毫穿铁卷,丹青幻化惊海域;江开石壁,云帆鼓荡梦神州"穆青先生对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和大千先生的思乡之情描绘得入木三分。而著名学者、书法家王学仲却换了一个角度评价大千:"大千世界归禅眼,精舍摩耶酹髯翁"。  (展厅内)非常不幸的是,张大千回到宝岛台湾才几年,却因病医治无效,于1983年4月2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85岁。  这是去世后的一组照片。海峡两岸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世界各大报和各大通讯社纷纷发表消息。这是大千故居发往的唁电,后登载于香港《大公报》。  张大千一生举办的画展甚多,仅在欧美等国家的20年内,就举办展览近30次,而这里若干照片反映的展览却是海内外为了纪念张大千而举办的一些展览的场面。  中间这幅大千的作品却是很多人过去都不知道的,这就是 1948年张大千先生为毛泽东主席精心绘制的《墨荷》,上款"润之先生法家雅正"。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组图片,是内江举办首届大千文化经贸节的情况。  张大千是位大收藏家,然而他自己的作品却遍布全球,一直厂为各界争相收藏,这是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张大千的部分作品。中间的卧式展柜,陈列着张大千、张善子生前出版的书籍、画册以及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专著等。而实际上这些仅仅是沧海一粟。  张大千虽然已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的世界,但他的艺术生命永存。张大千先生博大精深的艺术,令人敬仰的成就,赢得了世界艺术界、评论界的尊重。张大千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创新上,在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保护发掘敦煌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建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的声誉,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艺术及其思想将会得以发扬光大。  谢谢各位参观!巴中南龛风景名胜各位朋友,热烈欢迎各位到巴中旅游。巴中地处盆周北部大巴山麓的深丘地带,过去交通不便,与外地联系不多,但因此也使这里保存了纯朴、自然的民风和较少污染的环境,加上巴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可以相信,这里不久将是四川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各位的光临,也就称得上"捷足先登了"。所以,我要以"热烈欢迎"表达我接待大家的一份真诚!   巴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巴中古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秦属巴郡。东汉初置汉昌县,是为建县之始,距今已1900多年。北魏延昌三年改置巴州,直到民国三年废州为县,定名巴中,置州历史也有1400年,称得上是大巴山区发展最早,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富的县份之一。今天,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还遗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分布在县境内以隋唐时期为主的摩崖造像六处共2000多龛窟、3700多躯,是巴中文物的精华。而巴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和红四方面军指挥中心所保留的革命文物和遗迹,更为巴中增添了新的光彩。说到自然风景,更可以说举目皆是。起伏的丘陵,蜿蜒的路道,远山近树,梯田相连,农舍笼烟,瓜果垂枝,处处可以人画。至于誉称"秀萃巴南"的鼎山寨、"川北胜秀"的阴灵山等地,更是值得游览的名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龛旅游风景区游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各位来宾,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1984年落成,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是一座旨在展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历史的地方性博物馆。  它座落在松柏葱绿,百花盛开的南龛风景区,与南龛唐代摩崖造像毗连,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有陈列大楼、办公楼和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廊。陈列大楼雄伟壮观,功能齐全,除有总面积达1560平方米的三个大型展厅外,还有影视放映厅、珍品陈列室和接待室、休息室等辅助设施。陈列大楼西接红军石刻陈列廊,东连廊栏水亭。北面是一个2500平方米的广场和一条169 级、气势恢宏的梯道。整个馆区道路整洁,幽静美丽,既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又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2万余件。陈列部份分为15个专题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即:全国革命形势;川北人民的痛苦生活;川陕边区的曙光;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开创川陕根据地;粉碎敌人三路围攻、保卫革命政权;中央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党的建设;木门会议与军队建设;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与根据地建设;赤化全川;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粉碎六路围攻;总结经验,巩固赤区;冲破"川陕会剿"与中央红军会师;英雄的巴山游击队等,总共以500多件实物、近千幅照片、资料,生动地反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和巩固的光辉历程,高度赞扬了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川陕边区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十几年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150万人次,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连年被评为省、地文博先进单位。  现在请大家进馆参观!   南龛摩崖造像  经过南龛公园的儿童乐园上行,我们来到南龛石刻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摩崖造像就坐落在南龛山腹。现有造像 176龛,2700余躯。碑碣、造像题记98幅,诗文130余条,佛塔 18座。这些造像依山开凿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5米的绝壁上。南靠山不仅百刻独具风格,而且风光迷人;春天鲜艳灿烂,夏日葱绿苍翠,金秋爽朗明媚,冬时时有银装素裹,格外妖娆。是人们观光旅游的最佳胜景,每至初春,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去目睹那一尊尊美妙绝伦的佛像,去感受那别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去陶冶情操,去领悟佛教文化内涵所具有的真理性。  南龛摩崖造像又称南龛百窟,古称"光福寺"乃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4月13日,巴州刺史严武奏请唐肃宗李亨敕赐其名。造像主要是唐代刻造,分布在云屏石、山石门、千佛岩、神仙坡、大佛洞一带;尤以大佛洞最为密集、大龛小龛、前佛后佛、大身小身、密如峰房、雕刻玲珑、规模宏大,排列错落有致。综其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药师佛"、"五佛",七佛"、"三世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八部众"、"千佛本身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分身瑞佛"、"西方净土变"、"诃利谤母"、"观音菩萨"、"数珠手观音"、"地藏菩萨"、"毗沙门天王"、"释迦说法"、"舍利塔"等。  82号分身瑞佛:盛唐作品,方形平顶,重檐屋形龛,高1. 米,宽1.34米,深0.85米,靠内造像10尊,分身瑞佛居中,双首一身,左侧为"日月瑞佛",右侧为"释迦现身瑞佛"。分身瑞佛两侧的日月佛、释迦现身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味着天上仙境,人间凡界,唯我独尊。龛下侧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南龛的分身瑞佛,在全国高浮雕石刻造像中是唯一具有代表性的龛窟。  116号西方净土变又为释迦说法:初唐作品。双室重檐屋形龛,后室为拱形,高3.6米,宽3.9米,深2.8米,共有造像96 尊。主尊阿弥陀佛,面相方园,浓眉大眼,着园领架裟,左手小指与右手母指相钩,作传法轮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束腰座上。佛身高1.05米,通高2.7 米,后室壁上伸出49枝莲梗,每梗上有一莲花思维菩萨、闻法菩萨、供养菩萨,诸菩萨听法入神,姿态各异,有的衣裙撩至大腿,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奇趣横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天王立于后室的东、西两壁外侧,东壁天王,披明光铠甲围短裙,双手于胸执剑,立于一饿鬼身上,持国天王(又名草鞋天王),披明光皑甲,身绕飘带,下着短裙,右手叉腰,左手托塔,足穿草鞋,有浓厚的川东北地方特色,是南龛独具风格的作品,在全国造像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在龛的基座壁上刻有伎乐10身,身绕飘带,或吹笛、或弹筝、或吹笙,各司其乐。在外室门楣上有楼空雕二方连续卷草纹饰 21身,伎乐6身,分别吹笙、击铃、吹萧、奏笛、弹琵琶、弹古筝。这些都在为佛法而欢奏,为西方极乐世界而献曲。组成了一幅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的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代宫廷生活的奢侈。  103号"毗卢遮那佛。是巴中石刻造像中最大的一龛,也是全川最大的毗卢佛造像,佛高5米,肌体丰满,面相慈祥,形体高大,头戴宝冠,神态自若。  105号"阿弥陀佛",唐代作品。方形弧形顶双室重檐,屋形龛。高2.18米,宽1.9米,深1.65米,共有造像26尊,主尊释迦佛,身高0.91米,通高1.74米。身披架裟,头为肉髻,系火焰背光,右手抬举,二三指伸直,掌心向外作说法印,结咖趺坐于莲台,脸形修长,秀眉凤眼,端庄慈祥,主尊佛左右两侧为摩诃迦叶,阿难陀弟子。弟子一老一少,迦叶双眼深陷,神态持重虔诚,阿难眉清目秀。弟子两侧侍立菩萨,头挽高发譬,髻垂于肩,身披帛,绕飘带,颈饰璎珞,双臂带钏。外室天王头作高发髻,园形头光,胡须满腮,披明光铠甲,威武雄壮,保护佛国说法不受侵犯。  69号释迦说法,唐开元二十八年开凿(公元711年)。方形平顶屋形龛,高2.2米,宽1.76米,深1.45米,共有造像22 尊。主尊释迦牟尼,左手背于左腿,手握一园形尖状物,右手抬举,掌心向外,"施无畏印"身高0.71米,通高1.36米,左侧摩诃迦叶,园形头光,披架裟,双手于胸握一经卷,颧骨突出,双眼下陷,神态持重,左侧阿难陀面相和善,神态自然,双手捧于腹前侍立莲台,两侧壁分别有菩萨,天神、力士。拿东侧有5 尊供养人,西侧有6尊供养人,男女穿插,神态各异,龛侧两面造像碑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仲春二月张令垓造释迦佛一铺;唐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一日党守业造释迦牟尼佛一铺。  63号鬼子母佛又名诃利请母,凿于盛唐,其造像头挽高发髻,上着短衣,下着长裙,双腿盘坐,怀抱孩童,另刻8个形态各异的幼孩,环坐于侧。无背光、头光,毫无佛像的任何特征,却似普通妇女形象,这是唐代造像趋向世俗化的特征。它所揭示的是一个以吃孩童为生的魔鬼,经过佛的教化而成为爱幼童成佛的故事,它充分体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文化内涵。  89号"舍利塔"唐天宝十年所凿,其塔高2.93米,舍利塔成七级立方形,第二级塔身转角处刻二力士,袒胸露臂,跪于基座。第三级平雕卷草、回纹图案,塔身有"大唐天宝十载(公元 737年)七月七日记"的建塔碑文,第六级塔身侧壁各雕飞天两身,蹲跪于祥云中,此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南龛摩崖造像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尤其是"分身瑞佛"、"草鞋天王"、"诃利谛母"、"飞天",以及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龛楣都独具艺术航力,在全国石刻造像中极为罕见。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一九九三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长征的画卷,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其重大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所示:"长征·丰碑永存"。其目的在于缅怀和纪念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人们继承、发扬光荣传统,献身经济建设,振兴中华,昭示子孙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己经誉满全国的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举措,得到了全国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红军将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八年来的艰苦努力,碑林办公室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专门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47次,行程20万公里,通过拜访500多个单位和18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了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老红军、等的诗文题词500余件。截至2000年3月28日止,在巴中南郊南龛公园山顶的100亩土地上建起了这座 200多米长盖有琉璃瓦的碑林长廊和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纪念像园,以及将军纪念碑,红军指战员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和奉献碑。共计立纪念碑 2288块,石刻红军英名8.5万人,安放空军捐赠歼六型战斗机一架,绿化、美化、硬化地面1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已编辑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一、二期近1万份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上、中、下集,《红军将士作品选》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大事记》5本专集近2万册。自建碑林以来,先后己有 10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他们不顾年高、不畏路遥,心系老区、情思深远,对老区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建设还没有结束,工作还任重道远,除已完工和在建的工程外,还将搞好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搞好常年性的服务管理。建成后它将是省、地、市的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碑林史上的又一宏大景观。西昌之旅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想起"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吗,来西昌吧!听着《春江花月夜》的动人旋律,沉醉在溶溶月色中,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叫"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的"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第四个展厅介绍的是彝族的家文及习惯法。所谓家支就是家族的意思,它是父系血缘集团,有父子联名的谱系。凉山彝族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而黑彝家支就起着政权的作用。习惯法是凉山彝族不成文的法律,它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的依据,包括人身占有与保护财产所有、犯罪、婚姻等方面,而依据习惯法作出的刑罚十分残酷,往往是斩手、断足、挖眼等酷刑。  第五个展厅是关于宗教、婚姻家庭与文学艺术。凉山彝族没有成型的宗教体系,他们的信仰还处于祖先崇拜与万物有灵的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从事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职业的人叫毕摩和苏尼,他们各有其职,各司其法。苏尼的主要职责是撵鬼驱邪,而毕摩是诵经安神祭祖,除此之外,毕摩还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彝族的民间文化人。所以毕摩的社会地位也比苏尼高。  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有两个准则:等级内婚,家文外婚。即同一等级不同家族的人才有可能通婚。等级内婚是要保护血统的纯洁,维护等级制度;家支外婚是避免近亲结婚。这两点是不能违反的,否则会面临严酷的惩罚,甚至是死刑。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有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一批代表作,还有大量反映彝族人民战胜自然、战胜邪恶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乐器,如口弦、三弦、月琴等。而以漆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第六个展厅集中展示了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彝族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新年,有绚丽多彩的服饰,有独具特色的彝族伙食,有独特的婚礼、葬礼。目不暇接的实物、照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是民居院,这是一所典型的彝族民居,由木结构的板屋和土木结构的碉楼组成,板屋全部采用穿逗结构,集中展示了彝族建筑的精华。  参观完博物馆,再往山上走就是泸山寺庙和道观中规模最大的光福寺。据《四川通志》记载,光福寺始建于唐朝,原名飞梁寺、大福寺,明宪宗成化年间改名为光福寺。光福寺山门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光福寺各殿、阁均依山势分级建造,寺内现保存有植于汉、唐时期的柏树数株。还有著名的地震碑林,一百余通百碑记载了1536年、1732年及1850年西昌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范围、强度及地震的破坏程度,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光临光福寺,明朝时状元杨升魔被贬至云南,途经西昌,借宿于此,时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这首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过了光福寺,再往上还有文昌宫、观音阁、玉皇殿等寺观,大家可以一路看去。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积为31平方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5公里,平均水深 14米,最深处达34米。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如果把西湖比作雍容华贵的贵妇,那么邛海就像清新质朴的村姑,它的美就在于它的恬静、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湖水会呈现深浅各异,纯净细柔的绿、蓝、青各色,显示出高原湖泊独有的魅力。春夏之际,岸边垂柳依依,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你可以充分体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秋天,天高气爽,月色溶溶之际,天地浑然一体,天上月、水中月交相晖映,充满诗情画意。而冬天,少了几分煊嚣的邛海,更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那最后我们还剩什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在我们就去领略它的风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这一条件。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两点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指挥控制大厅,它是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这里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及各种状态显示屏,它们随时显示着发射场的工作情况、火箭卫星的运行状态及有关参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完成对卫星发射的指挥控制、数据交换与处理等工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太空。当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走进这里时,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 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 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西昌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民族经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昌又是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蒙山风景区各位佳宾,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县境内。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又名蒙顶山,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人贡"皇茶"千载不衰而有"仙茶故乡"之名;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而有游览胜地之誉。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两座人工湖,则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与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组合成全景区诱人的自然风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连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游览中定会得出同样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时间宝贵,也还由于景区比较宽广,一天之内很难处处游到,因此我们将选择最精华的景段游览,其它一时不能前往的景点,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头简介来弥补了。特别要声明一点,我们所说的"最精华"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览最顺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东西最多的线路,绝不存在贬低其它景点的意思。事实上那些深山古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兴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观赏,就知道我绝非虚言了。好了,现在我们已开始走进蒙山,让我向大家先说一说蒙山景区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县城西15里处,山体长10公里,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山茶之品质优良也是因此而来。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人们来到蒙山,观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迹的游道上,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无粗鄙尘俗  之气。有人说"蒙山天下雅"。我认为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这个雅字确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山之秀雅,在于满山拥翠,爽目清心。蒙山森林覆盖率高达 95%,植物树种有58科373种,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有千年银杏,八人合抱的红豆树,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植于明代的红杜鹃、红白玉兰、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学名灰树花),"仙果"(无胚银杏果)最为独特。  山之秀雅,还在于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环列山巅的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参差比,真成一朵莲。"当你登上山顶,临风远望,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心胸顿感开阔,故称:"旷览"。蒙山分前后两部分,前山有绝壑飞泉,寺藏翠霭,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巨石嶙峋,藤索蔓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进入景区,十二条石板游道盘旋交错,九千九百台阶勾连迂回,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赏心悦目,几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缈,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玉树银花,瑶峰琼壑。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而且保留完好。为人瞩目的有"七株甘露种,五顶碧云芽"的皇茶园遗址;"乳滴倾听久,还防动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盘根转,风雷入地含"的石笋;"百龙舞翩跹,仓颉有遗篇"的盘龙亭;"云来钟杵湿,僧定石楼空"的永兴寺;"奇人奇事光蒙顶,高古高才耀禅林"的禅惠之庐。还有古代分工专管种茶、采茶、制茶、评茶的庙宇千佛寺、静居庵、智矩寺、天盖寺。阴阳石麒麟,蒙顶石牌坊,工艺精湛,令人称奇;还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动,位置适宜,也添雅致。  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声名远播的蒙顶茶,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山茶文化。早在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 53年),当地一位农民即蒙茶祖师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栽培驯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也就是现在皇茶园。蒙顶仙茶不断发展,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来之物。五代时期有个叫毛文锡的写了一本《茶谱》更传奇为"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故以换骨,四两为地仙"。这未免说得过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如华西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结果就说,常喝蒙山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蒙顶茶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赞颂蒙山和仙茶的文词也留传不少,"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弹渌水之曲,品蒙顶之茶"共称人生一大快事,留下了"琴里只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评断。从唐至宋,蒙山贡茶誉满朝野,黎阳王《蒙山白云茶》诗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诗人画家文同《蒙顶茶》诗日"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了最高而最恰当的评价。唐宋许多文人如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梅尧臣等,也都留下了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更为丰富。当代许多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不少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时期把蒙山"色淡香长品自仙"的仙味",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茶以文传,文随茶播,茶文化给蒙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蒙山景观的深度,显示出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矗立于蒙山之巅的红军纪念馆,昭示着红军的英雄业绩,为蒙山增辉添彩。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著名的百丈关战役,并在蒙山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昔日的红军战壕、红军标语历历在目。蒙山人民依然在传颂着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健儿的英雄事迹。蒙山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现在我们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然后登"天梯"上"天盖寺"。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步入蒙山风景区,抬头便见长长的百阶从山下直铺山顶,像天梯悬垂于缥缈的云雾之中。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历代采摘贡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所以,天梯虽是后来修建,路线却是蒙山古道。天梯,从禹王宫到天盖寺正殿前,计有石阶1436 级。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视,座座小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万点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凤朝阳"胜景。向西鸟瞰,青衣江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跷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称"九龙过江"之景。  天盖寺天梯尽头处的天盖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因蒙山多雨,俗称"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盖"。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修,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0多株古银杏参天蔽日,苍秀勃郁。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西汉吴理真在此结庐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绘仙茶历史及传说壁画。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赏和畅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兴来写诗题字,摄影留真,这种雅趣,是他处无法感受的。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历史悠久的见证。  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排列有序的碑碣,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刘云泉、张海和知名画家吴一峰、岑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鲜明,所撰诗文,格调高雅,形成一个关于茶的书法长廊。  阴阳石麒麟走出"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灵泉完工后,选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请看,这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都是湿润的,而麒麟却始终干燥,实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从此井出人,故又名"龙井"。井中有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个石盖严实地盖住。据古籍载:游者虔礼后,可揭石取水,烹茶有异香;若擅自揭开,虽晴日,即大雨。乱揭井盖会带来大雨倾盆和说法,给蒙泉井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只是游人望好天,谁又愿意去揭开它呢!   大禹像从蒙泉右侧石道,登上灵泉峰,身高5.3米的禹玉石像屹立于山顶,他手持治水工具,气宇轩昂。《尚书·禹贡》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一句,意为禹王在蔡山、蒙山一带治水成功,登蒙顶以祭天,祝愿民众安居乐业。所以后人有的说"大禹伟业何处寻,蒙顶五峰沉足迹"。立这尊像就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蓬莱阁灵泉峰上建的蓬莱阁,可晨看日出,夜观圣灯。每当金乌西坠,时有佛光闪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流动翻滚,形成茫茫云海,恰似蓬莱仙岛沉浮于云涛之中,置身其间,疑入仙境。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色龙凤照壁,就到皇茶园,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处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自唐至清,每年在园中采茶360叶为正贡茶,作皇室祭祖太庙之物。此园始建于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面积35平方米,四周石栏围护,栏高1.2米,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园后是白虎巡山护茶图像。  蒙茶仙姑蒙茶仙姑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于玉女峰之上,高 5.3米。相传她是羌江河神的女儿,化着村姑游览蒙山,钟情于勤劳善良的吴理真,与其结为恩爱夫妻,共同培植蒙顶山茶。因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责令女儿回宫,她为了爱情,为了茶,拒绝回去并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罩蒙茶,河神大怒之下,将仙姑化着了山峰,人们便称此峰为玉女峰。从此"千载美谈不断,一尊玉魄永存"。  甘露石室位于蒙茶仙姑雕塑对面,百门、石柱、石壁、石梁、石挑檐、百顶,为全石结构建筑,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为吴理真种茶休憩处所,内塑其侧卧像一尊。从石室的风化程度来看,不大可能是二千年前的原物,估计应是后人所建。  红军纪念馆座落于蒙山之巅,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 月进入名山后的活动史实,除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等实物。馆后尚有红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掩体工事等遗址。馆周围有邓小平、徐向前、刘伯承、张爱萍、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站在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遥想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给我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深刻启迪。  雾海云崖沿山路下行见一巨百横插绝壁,伸出约一丈有余。旁依虬藤古树,下临万丈深涧,像一条高空跳台,这里是观赏蒙山风光的理想之处:雨时雾涌云封,滴苍飞翠,峰峦润绿,迷离朦胧;晴时,林山辉耀,紫光射流,天高云淡,风送茶香。因名雾海云崖。游人常在这里留影,摄取一张临空飞行似的照片。  盘龙过云崖,经红军战壕遗址,就到了盘龙亭。盘龙系明代石刻。龙身长13.9米,由仙块石墩组成,龙头高翘,其尾如蛇。六棱碑上刻着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218个"龙"字。盘龙石雕,工艺精湛,为西南罕见之浮雕。  天仙池相传远古的伏羲时代,天仙常于此沐浴。四周苍岩环列,秀色可餐,池水是苍山滴满的翡翠,乳泉滴滴,如鼓琴瑟。亭中刻有仙女沐玉液的神话韵文,情文并茂,咏之有味。  八仙宫立于迷峰之巅,和盘龙亭、望远亭遥遥相望。宫中有神话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兰采和、吕洞宾、韩相子、曹国舅等八洞神仙塑像。四壁绘有他们不畏强暴惩顽凶,除暴安民救百姓的壁画。站在宫门前眺望,眼前云雾蒸腾,有众山浮动,人在九天的飘然如仙之感。  藤廊从八仙宫向回走,可以经过蒙山最清幽的一段路程。这就是藤廊,又名七崖十八盘,这里是:三里曲径通幽,四下绿围翠拥。深绿的树林,青绿的蕨丛,油绿的方竹,一片绿色的天地,绿色的世界,加上沿途的藤荡蔓浮,繁花鲜馥,鼯鼠相戏,幽鸟时鸣,欹石比错,翠屏朝晖,云洞石门,水惟如镜,熠闪光流,步移景换。真令人目不暇接,心醉情迷。  禅惠之庐从藤廊出来,我们不必原路返回,改从听泉廊回天盖寺。休息之后,游兴未尽的朋友可再去西边的"禅惠之庐"观赏。禅惠之庐位于蒙顶后山之腰,是宋朝佛学界的一代宗师禅惠结庐修行、著书立说之处。四周林木苍郁,藤蔓横生,泉声潺潺,幽鸟唤入,又是一番难得的景色。  花鹿池我们从天盖寺另一条下山通道,直达蒙山车站。中途这一组建筑名为花鹿池,因传说早年常有梅花鹿结群在池畔饮水而得名。池水终年不涸,池壁以石砌成,青山垂影,碧水清粼,弓桥似月,水榭雅致。花鹿池大殿塑有三组群像:南丝绸之路商人马队,唐僧取经的故事以及本地民间传说。新建的蒙山诗书画院收藏有文人墨客赞颂蒙山和蒙茶的墨迹,供人鉴赏。  蒙山西部低山中,还有永兴寺、千佛崖等景点,今天不可能全去游览,我这里趁返程之际向各位作一简介:  永兴寺在蒙山之西山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相传为三国时所建,明、清时代曾进行修葺。山门石雕,有九龙盘绕,"永兴古寺"牌,还有麒麟浮雕一对。大殿百楼3间,面阔 12米,柱、梁、壁、楼全是石材构成,古意浓郁,气势凝重。寺周有清剑南观察使、书法家黄云鹄书写的诗碑、告谕、楹联等百刻十多幅。寺内植有七心茶花和红、白玉兰等花木,其中有一株红杜鹃植于明代,至今春末夏初花朵满枝。寺内佛像已整修一新,香火也很兴旺。  千佛寺因寺后石崖刻有众多佛像而得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661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明嘉靖时曾重修太殿。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时,这里是93师师部驻地,也是"千佛寺苏维埃"的办公处。现在,寺内佛像,已仿古重塑,庙会之期,游人云集。  千佛寺后的千佛崖造像为唐代石刻。在高3.9米、宽2.7米的崖壁上,刻有神态各异、大小不一的佛像一百余尊。主龛高 3.55米,宽2.66米,顶部刻有半裸飞天,栩栩如生。  百丈湖和清漪湖各位佳宾,一开始我就介绍说蒙山风景区包括百丈湖和青漪湖两处。这是两个湖光山色十分秀丽的景点,旅游服务设施也日臻完善,慕名游览的人四季不绝。百丈湖是 1958年建成的一座大型水库,常年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占地 3000多亩。湖水源于夹金山下的玉溪河,兼收沿湖山林的明溪暗流,水质清澈可鉴。湖周浅山环列、林木葱笼,湖中桂花岛绿树成荫、亭楼隐现、古寺白塔、映照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百丈湖成为水禽乐园。冬春的野鸭,夏秋的白鹭,千百成群,水天嬉戏,更增添湖区的自然野趣。湖上有各类游船供来宾乘座探幽,岸上有鲜美的鱼宴火锅独具特色,一座座的宾馆山庄,能满足渡假休闲者的更多需求。  清漪湖湖面55万平方米,常年蓄水400万立方米。清亮的湖水环抱着秀丽的龟山。山上美松亭亭,修竹摇摇,珍果红亮,茶垄沁香,与百丈湖相比,虽显得小巧却具有另一份清幽。那依山傍水的仿古长廊,闲置山腰的观漪阁,以及坝上的茶楼客舍,都是游人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两湖都在成雅高速公路近旁,游览极为方便,今天时间不够了,欢迎大家专程前往。野人海风景区 尊敬的客人,你们己经游览了中外闻名的"跑马溜溜的山"。我想虽然现在不是跑马山的节庆期,但是那美丽的山景、辉煌的藏寺、浓郁的风情,已使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真的,在我们甘孜州这个神奇迷人的康巴高原,处处都是令人神往的美景:雪峰洁白晶莹,林海莽莽苍苍,澄碧如镜的高山湖泊,飞珠溅玉的叠瀑温泉,花繁草茂的广袤草原,静谧恬静的藏寨山村,藏传佛教的庄严寺院,别具情调的康巴风情,等等,真是说不尽的旅游胜景。今天,大家到的康定野人海风景区就是胜景之一。  野人海,藏语叫"木格措",地处横断山东北麓,属大雪山脉。景区全长的公里,宽10公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海拔 3200—3700公尺,由杜鹃峡,芳草坪、七色海、药池沸泉、瑶池仙境、野人海和红海草原等主要天然景区组成。  野人海风景旅游区系国家级贡嘎山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雪山草原、温泉湖泊、叠瀑碧潭、杜鹃花山、奇峰异石和繁多的野生植被交相辉映。  现在,我们面前是风景区第一处景观"七色海"。  放眼望,月牙形的七色海犹如一面五光十色的宝镜,镶嵌在森林与草坪之间。对岸,丛林蓊郁,鸟鸣婉转,野花似锦;脚下,草坪背脊,低矮的灌丛在山风中摇曳;湖中,水草飘浮,羌活在水底卵石间悠游。偶尔,山风吹落几朵野花,于湖中旋转,落花有情,极尽幽然情趣。驾轻舟,湖中荡漾,也许会有几只野鸭尾随船尾,悠然畅游。  七色海是冷泉与温泉交融的共生海。湖右侧,水底泉眼吐珠喷玉,热雾袅袅,露头水温高达67度,是洗浴疗疾的好地方。对岸的山叫驼峰山。  相传,很早以前,一只神灵的骆驼在饱经茫茫戈壁缺水之苦后,只身逃出沙漠,途经此地,被波光粼粼的七色海所迷住,于是便伏头于水中,美美畅饮,不肯离去。至今,骆驼的头仍还伸在湖中,只露出高耸的驼峰挺立于苍穹之下。七色海左侧,碧空下雪峰楚楚,银光闪烁,圣洁而神秘,其状恰如观音菩萨足下的莲台,故"莲花山"。  相传,唐僧西天取经,途经烟波浩渺的木格措海子,观音菩萨令乌龟精驮唐僧师徒渡海西行,乌龟精行至海子中央,恶心突起,欣翻了背上的唐僧师徒,妄图阻拦唐僧西天取经,幸好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从西天请来观音菩萨,收伏了乌龟精,唐僧师徒才得以继续西行。观音菩萨令乌龟精改恶从善,从此镇守海子。菩萨怕乌龟精事后再起歹心,便留下足下的莲台镇邪。游客在刚进入野人海景区时,便可看见"乌龟镇海"的奇观,那乌龟伸出的头正面对莲花山叩拜于地。而北边的云天上,雪峰簇簇,恰如"唐僧西行",栩栩如生。  七色海东南密林中,有卫星湖"情海"。那里林丛清丽,万木纤柔,小巧玲珑的情海,静悄悄地藏在翠林花丛中。湖沿,山雀唱唱,微风飘香,是情侣依偎,谈情说爱的桃园幽境。  情海东北角是令人迷恋的芳草坪,面积约500平方米,它象一张艳丽的地毯,铺在群山密林间。芳草如茵,鲜花遍地,那幽香沁人的野花会醉倒远道而来的游客。芳草坪也是骑士扬鞭跃马和"耍坝子"的天然乐园。置身芳草坪绿草野花中,仰望兰天白云,你会情不自禁地唱出心中的歌。  我们身后的山岭磋峨挺拔,山岩突兀,砾石流泻,它叫"青羊山"。  相传,从前有一个年青英俊的放羊阿哥,常年累月地替山下一家地主放牧羊群。他和美丽娴慧的芳草姑娘悄悄地恋爱了。羊群在山坡上吃草,放羊阿哥和芳草姑娘就常在铺满野花的草坪上唱山歌,或是双双依偎着到情海边谈情。然而,地主的恶少爷早就垂涎于芳草姑娘的花容玉貌。一天傍晚,放羊阿哥和芳草姑娘正相假在情海边,地主恶少带着狗腿子上山抢婚来了。情急中,不愿遭受凌辱的芳草姑娘和放羊阿哥双双扑进了情海。山坡上吃草的羊群目睹了人世间的这场悲剧,愤而扬蹄逃向了深山密林,那砾石流泻的山坡便是羊群奔路时蹬下的山石。如今已是另一个太平世道了,山岩上常常出现探头窥视的青羊群。据说,就是当年逃进深山密林去的那群羊子的后代。  在这里,周围的雪峰山林犹如众星拱月,衬托出七色海自然的灵趣。无论是荡舟海子,还是环湖览胜,你都会看到水中倒映的莲花山雄姿,驼峰山倩影。更兼那因四时阳光雨雾变幻莫测,湖水呈现出赤、橙、黄、绿、青、兰、紫多种色彩的奇观,一定会令你击掌称绝的。****  各位游客,当你走进风景区第二大景点"药池沸泉"时,在路傍休闲凉亭小憩。观赏药池沸泉,热雾蒸腾,袅袅飘入附近的苍松翠柏间;眺望四周奇山异景,沉浸于浓郁飘移的仙气中,你一定会有神秘之感油然而生。  "药池沸泉"距"七色海"3公里,海拔3500公尺。这里,仅高温喷泉眼就有20多处,最高水温高达摄氏91度。此处温泉属锂、锶、磺、偏硅酸、碳酸优质天然浓矿泉,水中含有几十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医疗饮用俱佳,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神水"。  早在清朝年间,康定明正土司就曾长期派差役到此取水,借以治疗疾患,延年益寿。  如今,药池的泉眼分为"明目泉"、"健胃泉"、"浴脚池"。你看,那热气腾腾的泉眼处,泉水喷突,流泻四溢,浸泡着锈红的沉积物。运气好,你还会见到温泉水中突忽窜游的红色游鱼。  这是难逢的好机会呀!捧上你的茶缸,去"健胃泉"沏一怀泉茶;带上你的洗漱工具,去"明目泉"洗洗脸,去"浴脚池"泡泡脚,你就能体会到药池沸泉的神奇魅力了。  左下侧顺沟100米处,是杜鹃坪。那里建有一座室内温泉浴室,置身于清澈透明,温暖宜人的泉水中,你会产生飘然欲仙的感觉,跋涉的疲惫顿然消失。  杜鹃坪里,还有人工建造的露天温泉游泳池。冲浪的惊喜,畅游的欢乐,融入空山岛语的绝妙佳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各位别小看了眼前这座古朴别致的人工建筑物——"药池山寨"。它集"道孚崩柯"与"丹巴雕楼"为一体的藏式建筑,外形壮观典雅,屹立"药池沸泉丁边,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实为休闲度假的绝妙之地。  登上楼顶平台,迎着山风,眺望近在咫尺的杜鹃峡,满眼奇趣丛生;串珠缀玉的溪涧,九曲十八拐,奔流而去,声震峡谷;沿岸树木参天,野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花族中,尤以杜鹃花格外引人注目。  杜鹃峡就像横系在野人海景区的一条绚丽腰带。她东连七色海,西接野人海,峡谷长6公里。这里的杜鹃花千姿百态,艳丽多彩。有的花树高达数丈,尤如临空欲飞的散花仙女;有的矮不盈尺,恰如铺展的锈花裙裾;有的高踞山崖,迎风摇曳,频频向来宾致意;有的竖立沟谷,亭亭玉立,向游客含羞行礼;有的花大如海,有的花小如纽扣,红、黄、兰、白、紫,似珊瑚,赛珍珠,一团团、一簇簇,满山是花的世界,满峡是花的世界。她汇聚了杜鹃花族中的68个品种,花期长达数月。  细心的游客,也许会问,我们背后的山为什么与杜鹃峡截然不同呢?真的,你看,高高的山岩草木不生,在兰天下显出刚毅倔强的性格。药池的泉水正是从它身下喷突而出的。  这座山名叫猎人山。相传,很早以前,野人海山脚下的村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然而,村庄里却人丁不旺,十之八九的人受着瞎眼,跛脚等残疾恶病的折磨。村里有一个青年猎人,他的心象鲜奶一样纯洁,他的身体象雪狮一般雄健,他立志要踏遍群山莽林,寻我治病灵药,解除乡邻们的痛苦。他告别了情人,骑着马走进了莽莽山林。有一天,他来到这里,人困马乏,便头朝野人海,脚向青羊山,倒下睡着了。睡梦中,山神爷对他说:勇敢的猎人,你已经找到了为乡亲们治病的良药。猎人高兴地问:山神爷,良药在哪里?山神爷回答说:你瞧,就在你的身下,那涓涓涌流的温泉就是治病的神水。猎人高兴得就要翻身牵马,山神爷却摇摇头说,勇敢的猎人,在你来到这里之前,治病的神水一直被黑妖魔霸占着,现在,你己经把黑妖魔压在了身下,如果你翻身起来,黑妖魔又会施法把神水的泉眼封住。为了解救乡亲们的痛苦,你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吗?猎人回答"山神爷,我会这样做的"。从此,猎人就一直睡在这里,睡成了一座伟岸刚强的大山。  猎人的未婚妻名叫杜鹃姑娘,接到猎人托梦,便带着乡亲们来到这里。瞎眼的人洗了明目泉水,眼睛重见了光明;跛脚的人洗了浴脚池泉水,腿脚也变得灵活了;生病的人喝了健胃泉水,浑身都感觉爽快了。人们高兴之余,看见杜鹃姑娘奔进山林,寻找她的猎人阿哥去了。山风阵阵,不断传来杜鹃焦急的呼喊。杜鹃姑娘的嗓子嘶哑了,干裂的嘴里喷出了点点滴滴的血水,这点点滴滴的血水落在地上便变成了杜鹃花树;杜鹃姑娘也变成了鸟儿。"年年月月,长此以往,当杜鹃声声啼鸣时,温泉的水便"咕突"地喷得特别欢畅,那是猎人阿哥在回答杜鹃姑娘的呼喊。真是:猎人舍身为乡邻,杜鹃殉情伴郎君。  听了这个故事,谁不为杜鹃姑娘和猎人阿哥的美好心灵怦然心动呢。****  各位游客,眼前就是久负盛名的"野人海",它是川西北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水域面积近4平方公里,水深70米,海拔 3700米。野人海四周被群山、森林、草原环抱,红海、黑海、白海等几十个小海子围绕着她,如众星捧月。到了这里,你会觉得蓝天更近了,面对蓝如玛瑙,绿似松耳石的宽阔海子,心胸会豁然开朗。  然而,当你迷恋于湖光山色时,也许会问,这里为什么叫野人海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逃婚出来的青年男女,走到这里时,正是夏季。她们顿时被这儿的山光水色,杜鹃花海所吸引,认为这里是他们最理想的安身之地,便在茂盛的密林之中安了家。虽然他们吃的是野果,披的是兽皮,但忠贞的爱情和美丽的环境让他们感到了满足,他们在这儿生儿育女,美满生活,他们的踪迹被上山打猎的人发现,误认他们是野人,便将这片海子称之为野人海。  各位游客,听了这个传说,你不会惧怕"野人"了吧!的确,如今谁也没见到过野人,也许"野人"早已重返了幸福的人间。请看,野人海右侧,那静卧天穹下的大山名叫"雄狮山"。雄狮的头正朝着东方,雄狮的尾一直延伸到湖对面的红海草原。对面的远山,连绵起伏,那是"锯齿山"。锯齿上高耸云天的山峰,名叫"八仙峰",云雾缭绕时,仿佛真有八仙乘着各自的宝物,腾云踏浪,渡海去参加西王母的蟠桃会。  左侧的山岭,起伏有致,它叫"女娲娘娘山"。  相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因失败而头撞不周山,损坏了擎天玉柱,半边天塌了下来。人类慈祥的母亲女娲娘娘,从江河湖海中选来五彩石,在这里架火熔化了补天。在到达野人海的路上,各位己经走过的出水口的"黑石滩",那一滩黑石头就是女娲娘娘从野人海里选出的五彩百,被火烤黑了没用遗留下的。不信,回去时,你敲开那些石头,里面一定会有各种色彩。  黑百滩对面高高的山峰名叫"犀牛峰"。月明星稀的夜晚,如水的月光泼洒在山峰上,那柄朝天的犀牛角会发出银色的寒光,而在隔沟相对的盘羊山侧,有"卧虎观月"。真象一只卧虎虎视眈眈地瞧着犀牛峰,然而卧虎也惧怕那柄寒光闪闪的犀牛角,终不敢跃身而扑。  "卧虎观月"的下面是"马头岩"。那马头正睁着眼盯着猎人山,颈上的长鬃在山风中飘曳,它就是猎人寻找药泉时骑来的马。  各位游客,在来野人海的途中,印象最深的也许是突然出现在你眼前的那堵千仞绝壁,拦了天,拦了路,真正名符其实的"关门百"呀!   绕过关门石,见到的就是瑶池仙境。相传,当年掌管八万水兵的天篷大元帅,就常常躲在湖对面的松林里偷看仙女洗浴。王母娘娘知道后,一脚把他踢下凡间投了猪胎。事后王母娘娘便在瑶池边设下了"关门石"。七仙女洗浴时,"关门石"的门是绝不会打开的。有兴趣的游客,请记住在离开野人海景区的返程中,千万停下车来回望莲花山右侧,那里有"八戒呼天"的造型,仿佛是猪八戒至今向天喊冤,说他什么也没看到呢!   各位游客,眼前的野人海己经敞开了宽阔的胸怀,欢迎你的光临。  野人海一日四时景,早晚不同天。  清晨,雾锁海面,银龙般的云雾在水面翻卷,出现"双雾坠海"的动人景观。  朝阳射向湖面时,波光粼粼,湖中倒影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  午后微风拂面时,海面上已是"无风三尺浪,翻搅千堆雪",气势非凡。站在湖边的"梦海沙滩"上,遥望雾霭烟笼的远方,犹如来到了天涯海角。  夕阳西下,余辉洒满的湖面流金溢彩,水天一色,群山沉寂,碧湖静谧,一种出尘离世的感觉。  脚下的"梦海沙滩。和海子斜对面的"美人浴沙滩"呈现一片耀眼的金黄色,仿佛给明镜般的海子镶了一道金边。高山湖泊配沙滩,已是一道奇观,而在盛夏,"梦海沙滩。和"美人浴沙滩"又是海滨沙浴和日光浴的好地方,会使游客兴趣更增。野人海的冬季则是纯洁晶莹的人间仙境。宽阔的湖面冻成厚厚的冰层,尤如一面硕大的宝镜对着蓝色的天空。湖面便成了游人溜冰滑雪的天然娱乐场。四周山林,玉树琼枝,纤尘不染,神奇而又高洁。  野人海对面就是红海草原。蓝天白云下,辽阔宽广的草原一直铺到天边。草原风带着牧民的牧歌在野花草叶上飘荡。牛群、羊群象洒落的珍珠镶嵌在草原上。  朋友们,山林湖泊有大美而不言,最高的美莫过于我们的心灵所感悟到的大自然的情趣、万物的灵趣和人生的乐趣。我想用几句话归结今天的游览:  七色海娇媚,  药池泉神奇,  野人海景胜,  陶冶人性灵,  莫道天堂美,  康巴有仙境。尊敬的来宾,欢迎你再次到康定野人海风景区旅游观光。END本文由中远博途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问题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不想错过推送的考生们,记得点击订阅号添加星标/置顶设置,第一时间了解导游动态哦!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远博途微官网

22年专注导游培训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009-0862

导考助手

扫码进入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