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成长心得】教育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发展——再思“儿童的语文”

更新日期:2024-05-19 19:33

导语

教育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发展,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的方向性、前瞻性、价值性、召唤性,引领着徐州的小语人在不断传承中探索着、发展着、成长着。

最近在准备5月25日的“名师谈名著”活动,我在研究名著的同时再次研究于永正老师的“儿童的语文”,又有了新的思考,概括为四点。

一.“儿童的语文”是深沉的

它闪烁着思想的华彩,折射着生命的光辉,充盈着教育的魅力。它凝结着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情怀,凝练着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凝聚着于永正老师无穷的教育智慧和深远的价值追求。于老师在讲台辛勤耕耘50余年,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了教育事业中,他用深沉的爱、厚重的情、执着的坚守和不懈的探索诠释了“儿童的语文”的深刻内涵,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宝藏,激励着我们徐州的小语教师们在浸润与传承中厚植教育情怀,潜心立德树人,深挖教育价值,走向专业发展,成就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教育人生。

(于老师和我们班学生交流。)

二.“儿童的语文”是睿智的

于老师说:“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是背诵的语文,是读书的语文,是练字的语文,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的语文”,他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儿童成长的天性,在游戏化、生活化、情趣化的语文教学中睿智地彰显着他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轻轻松松上好课。他的教育思想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了语文学习的本真。引领着徐州小语教师不断落实“儿童的语文”的教育思想,把握母语教育的学习规律,探寻科学的教育实践路径,从而成就了一批优秀的徐州小语名师,并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培养出更多有情怀、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

(于老师和小彭同学对话)

三.“儿童的语文”是温暖的

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儿童,我们要像于老师那样用尊重、理解和宽容温暖学生的生命,在唤醒和润泽中激发生命、成就生命。要像明亮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照亮着每一颗心灵。我们要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坚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学习于老师“把微笑当成名片”“蹲下来看学生,“努力和学生相似”,要认识到“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做错事是正常,不做错是反常”,我们要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生长的、他们喜欢的课程,把课尽可能上得更“有意思”……我们要努力把学生照亮,给学生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带来阳光!

(于老师教小魏同学读书)

四.“儿童的语文”是鲜活的。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于老师:“他是中国小语教坛的一棵常青树,一棵年深日久,愈发枝繁叶茂的大树。”于老师为什么被称为“常青树”?他的“儿童的语文”为什么如此鲜活灵动?我想,这得益于他始终把活泼可爱的儿童放在心中,更得益于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打磨教学细节,用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才成就了他的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的“儿童的语文”,才创作出了一节节鲜活的课堂、一个个不可复制的杰作。我们学习于老师,传承和发展于老师的思想,要让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要把鲜活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主张。

(于老师即兴讲笑话,学生们乐了。)

END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