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近期阅读心得体会

更新日期:2024-05-19 06:07

近段时间看了不少书,谈一下感受。一、阿乙的《未婚妻》。这部小说有人说像是意识流,我没看过意识流小说,觉得是:“原来还有这么好看的小说!”本书看似是小说,但又仿佛是作者的自传,可能很多内容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这本书,让我看懂了小县城里,丈母娘对未来女婿的期待,那大段大段描写,准丈母娘站在街头,期待看见穿警服的准女婿出现,那段心理描写特别见功力,也许有一天我有能力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说不定会产生同样的感受,但恐怕受限于翻译水准,很难达到翻阅阿乙此书的酣畅淋漓感觉。在小县城,媒人(一个公安局的老人),努力撮合两个穿制服的年轻人成为一对,阿乙在本书经常站在上帝视角,类似于一个无人机的视角,抑或是时光倒流机的视角,讲着讲着十年前,突然加速来到现在,然后再突然把你拖到过去,但是你丝毫赶不到头晕,似乎这种时间的加速度与倒流,显得很舒服,让你能够接受,这种语言的功力,经过的锤炼,可想而知。阿乙的书我一路读来,感觉这本读的很爽,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此书的特点是,你孤立的从任何一个点来看,都不会特别困难。似乎每页都能让人产生联想。一般的新郎恐怕很难在婚礼现场对在场来宾进行摄像机一般的观察,但是阿乙做到了。作为一个怀春的年轻人,阿乙小说敢于用真名来做引子,亦真亦假,把一个公安局新进的年轻人,对于异性的渴望、对于梦中人的好感,心理描写到了恐怖的地步,这里所谓的恐怖,是指太真实,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似乎我就是阿乙。阿乙在书中也坦然承认,如果自己真的在小县城和那个未婚妻结了婚,那么就没有了后来,他承认自己爱折腾,换了无数工作,敢于在不同的城市闯荡。同时鸣谢了很多写作路上的贵人。我认为这些至少是真实的,没有丝毫虚构成分。二、张兰《我有九条命》。张兰这个女强人我听说过,她的连锁餐饮品牌遭遇门口的野蛮人,以及其他的奇闻异事,但是这次看了这本自传体作品,充满了对她的敬佩,她独身一人到加拿大打工,在创立北京酒吧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危险,当头部被人用枪指着,仍然敢于打碎酒瓶子反戈一击;当装修兰会所,不畏惧潜规则,对“滥竽充数”的劣质装修队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勇敢说不,终于赢得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等人的赞许;她的俏江南品牌餐饮店是北京非典期间少有的持续营业的店铺,赢得很多外企员工的肯定(很多外企非典没有停工),而且从不参与针对开发商的降租“声讨”活动,赢得了租方的长久信任;从下面几张图,你可以看到张兰在加拿大打工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那些出国打工的人当中,很多在国内有头有脸,但是出了国却要端盘子洗碗,悔不当初也只能把牙咬碎和血吞,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时至今日,这位张女士仍然不相信命运,在发高烧期间听说仍然在直播卖货,令人钦佩。三、王兴博士的《病人家属请来一下》,这部书,在当前是应当读的,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给医生朋友发了微信,告诉他我要送他一本书,按照王兴的观点,你要感谢一个医生,不要在手术前,他会有压力,术后的感谢,哪怕送一本书,医生会毫无压力,真的谢谢你。看了这本书,我第一次站在医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这种视角你很难拥有。同时被科普了很多关于肿瘤、癌症的知识,而且不枯燥。王兴同时讨论了购买各种医疗保险的利弊,当然对于经济水平不同,他开出了不同的建议“药方”。四、美国劳伦斯.贝尔格林的《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这本书,带着我第一次了解了那个年代船员的辛苦,为了上个厕所,可能会葬身海底;在南非好望角几百公里的艰难暴风雨中,他们九死一生,在距离南极很近的地带,他们遇到冰雪的袭扰;在原始部落里,遇到各种奇闻异事;麦哲伦不是神人,虽然躲得过内卷争斗,却躲不过心魔---征服部落的野心,让他提前陨落,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淘宝上很便宜的丁香,居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无数商船战舰,冒着生死航向上万海里想要追寻的目标。末了,我在淘宝上花了十几元买了一瓶丁香,想试试这种神奇的玩意,当初怎么撬动两个大帝国的胃口。另外,看完本书,我对维生素有了重新认识,那么多船员因为败血症而死亡。数百年后,英国战舰才配备了水果。几百年内,航海家都搞不清楚原因,无数船员命丧大海,截肢的截肢。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有最好的医疗保障和科学可信的阐述,让生命向着无限的方向顺延。这其中还有罗生门事件,究竟麦哲伦是不是英雄,围绕这个问题,逃亡回西班牙的叛逃者和后来者有不同的意见,为了给麦哲伦正名,花费了很大功夫。五、《1914:世界终结之年》。今天翻看《望花》作者邓安庆老师的朋友圈,发现他推荐了笛安的2022年读书推荐,第一本就是《1914:世界终结之年》。笛安也承认这部书很长,她看了很久,我花了70多,买了电子版。这部书充满了细节,比如几个法国士兵、军官与妻子的信件,内容都是妻子写给丈夫的,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关心与希望,但丈夫们很少能够活着回去,当每秒钟十几发的速射机枪,迅速射穿前面上百米士兵的大腿与头颅,那些儿子与父亲、丈夫与爱人、诗人与贵族,统统不再存活。其中的细节让我反思,在于前线的英国将领与法国将领互相瞧不起,本来两个人之间的间隙,导致了指挥系统的崩塌,让本来就准备不充分的英法联军,溃败如山倒。如果从变量角度观看整本书,我们会发现,战争瞬息万变,轴心国和协约国在东西战线,尤其是西线,出现了反复逆转的情形。本书开头花了很大篇幅,描述战前几十年德国的焦虑:作为新兴大国,在瓜分非洲殖民地的步伐过慢,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引起了德国的不满,德国皇帝不懂得韬光养晦缺乏政治素养,俄国向法国借钱修铁路直接修到了德国家门口,等等等等。在我以前学习的历史知识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一些冰冷的数据和知识,目前装在脑袋里的,所剩无几。幸亏遇到这种书,让我重新珍惜历史上曾经真真实实存在过的那些人,他们的呼吸、恐惧、爱欲、渴望,都那么真实的呈现在你我面前,只是逐渐化为肉泥、腐烂在索姆河边。一个士兵亲眼目睹,两只老鼠为了争夺一个断肢,在战壕里打斗不休。这种细节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我感觉仿佛我就站在战壕里,看着一个个炮弹将我身边的人炸成残肢断臂,本书翻译很到位,没有翻译腔,让人能够看下去。书里有不少家书,最令人唏嘘的,还是结尾那封。请允许我用我残疾的手指,敲打出来。二十一岁的莫里斯勒鲁瓦的母亲在1914年10月4日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更令人动容地说明战争的悲剧性:亲爱的莫里斯,昨天,我给你寄了三包亚麻布和羊毛,我觉得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还有一些巧克力、卷烟纸和一盒火柴,以及一支铅笔,我怕你的铅笔丢了。我没法再添加东西了,因为包裹的重量不能超过一公斤........上次收到你的消息,已有一个月了。我希望你还活着,我还能再次见到你。在那之后,我还给你寄了好几封信和明信片,你收到了吗?就写到这里吧,全心全意地吻你。 爱你的母亲在这封信邮寄的108年零2个月24天后,我,读到了它。这封信仿佛是我的母亲写给我的,经过翻译,我们没有感到读起来有什么费劲,但是感受很苦涩,因为她的儿子已经无法再去领会母亲的心意。她的儿子,已经在上个月,永远离开了她。。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勒鲁瓦夫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儿子1914年9月6日在马恩河受了致命伤,13日被发现死在无人区。她没有看到他1914年9月17日的“死亡通知书”:莫里斯.勒鲁瓦法兰西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第十七区区长,巴蒂尼奥勒街18号区长先生,我很荣幸地通知您,第13炮兵团的士兵莫里斯.埃米尔.勒鲁瓦先生在莱蒙战役中......光荣牺牲。请尽可能以最体贴、最恰当的方式通知他的家人、住在贵区特吕福街19号的勒鲁瓦夫人。 特别会计办公室主任我们很难想象这个法国母亲在108年前,如何接受这种现实,天崩地裂向她袭来。人世间的一粒沙,到了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那个前去她家传递消息的人,又是以何种勇气敲开门,来宣布这件事。我们再来看看特别善于表达的年轻军官曼那林给家人信中的文字,他写给家人的信中满载着地狱里的希望之感:"在这里,人们以真正的价值来衡量生命;财富失去了意义,健康成了一个人的主要资产....当然,我们这些回来的人会以新的标准和新的典范来衡量它,这样无数的牺牲才不会白费......许多幸存下来的人....打算以法国这片新的地方为家。从头开始........"看了这本书,我突然对尘世的纷扰感到释然,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生命,在我们还有生命的时候,不要悲伤和忧虑。看完了这本书,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我眼里,不再是一串高中历史课本中的死记硬背的数字和符号,而是由成堆的尸体、无数呼啸的炮弹,刺刀,爆炸,悲伤所组成。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且行且珍惜。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