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青少年读后感写作的建议

更新日期:2024-05-01 06:20



01

所谓“读后感”



要引导一位小朋友来写好一篇读后感,或者是完成一篇好的观(影)后感,确实并不是十分容易。不过,如果掌握一定的技巧,上手还是容易的。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需要注意几个点:

第一,需要确定自己的感点。一般来说,我们阅读一本书除了对其中心思想的掌握,还会有一些和中心看起来不太相关的感点(关乎中心的感点也总是可以有的)。那么,读后感(观后感)就可以稍微大胆一点,尝试从自己的感点入手。

注意:读者寻找感点的时候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进路:①从作者的中心思想单元进入;②从自己阅读的任何一个感触进入;③从作者的写作方法进入(比较理性的感触);④从作者的写作背景进入;⑤从自我的阅读处境进入……

第二,论述自己的感点之时,应当做适当的引述。所谓“感”必须是起兴于“读”,因此引述十分必要。对于一些精短的内容,可以全引,对于一些比较长的篇幅,则需要概括引述。引述必须要有精确,要有足够的针对性,足够阐明自己的感点的立足依据。

第三,需要对感点进行提炼,即是说要对读到的感点进行必要的议论和评述。这个时候,可以循序渐进的挖掘感点,厘清让“我”所以有感的内涵。

第四,写作读后感,还需要让感点与现实生活建立关系,嵌入时代感和生活感,从而带来必要的震撼。即是说,读后感的写作是为了让读后感的读者引起共鸣,这是读后感的作者所需要深入描摹的。

第五,一篇好的读后感,还需要进行情感的升华,就是让感点成为一种期待、行动、号召或其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表现。



02

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感

(以阅读的感触进入)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在贬官失意之时的一篇著作,所以全文表现寂静、清幽,甚至有郁郁落落的凄凉感。本文共五段,虽然精短,但论述深入。深刻的状物,浓郁的抒情,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幽美、恬静,但又稍显凄凉的小石潭。通过《小石潭记》,我们不仅可以窥见那小石潭,更可一窥作者的心境——贬官之后的失意与无奈!

读罢《小石潭记》,全文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其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细读可知,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潭水之清澈,生态之健康。此情此景,如何叫人不心生向往!尤其是那一句“若空游无所依”,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深刻表现了那小石潭潭水的清澈。记得曾在马六甲海峡,见当地海水清澈可见底;又想到曾在山东烟台,见当地海水清澈似无物。我想,这小石潭水的清澈或许并未更胜一筹,但也应是不分伯仲了吧!再回头想想温州的河、温州的江、温州的海,水质污染之严重,已非“浑浊”所能表述了。温州的娃儿,能否想象得到这种天然的清澈呢?

生态健康从水资源的质量大抵可以表现无遗吧!看那未曾经过人工破坏的小石潭,那水质、那生态美,也许今日在工业社会生活的人们,多是可望而不可即了。然而,生态自然的健康,是人类生存的依赖。我们若再肆意破坏生态健康,忽略生态保护,必然要因这贪心和掠夺遭来“大自然的报复”。故此,保护生态环境,人人义不容辞!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我们越来越懂得怎样通过人工(所谓科技)方式来满足自己心中的渴望(情欲)。但是,那生态美,就是造物主原初设计的美,却在我们放纵情欲、肆意破坏环境的时候,逐渐远我们而去了。试想,今日的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柳宗元能眼见小石潭之美,我们的父辈大多亦可见自家门前屋后的自然之美;可我们,乃至于我们的后代子孙,是否还能眼见?或者,当我们的后世子孙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还能否明白柳宗元所表述的那潭水的清澈之美呢?



03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