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读书心得:杨越 琚彩凤 李欣欣

更新日期:2024-05-19 13:47

《语文到底教什么》

读书心得

01

落实语文要素 体会思想感情

济水西街学校 杨越

近期读了吴忠豪教授的《语文到底教什么》,吴教授提出要明确单元要素,才能知道课文要教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深入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不同的学段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一概而论,往往都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环境描写来进行课文分析,忽视了不同的单元要素提出的不同的具体要求。

五年级上册中,“体会思想感情”这一要求分别出现在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这两个单元课文都是情感类,体会情感是单元阅读的落脚点,但单元要素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结合资料体会情感。例如《示儿》这首诗的学习,不再单单是解诗题、明诗意、会背诵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学会去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能够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资料与体会情感有机融合,并能够将这种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另外两首古诗的学习中。本课教学时,指导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运用有价值的资料则成为了教学的一大重点。基于学情,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关键信息来帮助学生寻找有用的资料,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同是体会情感,但是着力点不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则需要让学生学会从场景、细节中体会情感。如《父爱之舟》这篇散文的学习,作者呈现了人生道路中的七个场景,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父爱。抓住“小渔船”这一关键线索来表达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课文将场景和细节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理解情感。或者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同时,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这样的“第一次”,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用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要素梳理清楚至关重要,要清晰明白语文要素在单元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才能进行精准的教学。

02

习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向性训练

坡头镇第二小学 琚彩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个大难题,如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指向性训练,使读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将读写真正结合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向性训练。

一、重视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绝对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获取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有利于记忆内容。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读中学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课是习作课的前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习作训练的意识,要让学生说自己印象较深刻的部分,可以借鉴和模仿,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仅要逐字逐句理解,还应深入体会,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在每节阅读课上都坚持这样做下去,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会学着作者的样子,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这样长时间下去,积累内容多了,习作时就能灵活运用。

二、尝试模仿

我认为仿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所谓仿写,即让学生读文章后,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甚至语言习惯,再加自己的内容、想象,进行习作的一种训练方法。仿写正是阅读与习作的交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能让学生尝试到习作成功的乐趣,从而爱上习作。

三、续写练习

续写也是读写结合的习作训练方式之一,它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展开合理、充分想象,构思适当的情节。续写前,应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透彻理解全文旨意。语文教学中续写练习运用恰当,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习作能力。通过适当的续写练习,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改写练习

改写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种有效习作方式。改写通过学生对课文体裁、结构等方面的再创作,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习作能力。改写时一定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做好内容情节的取舍、详略得当,明确改写的要求,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要保留原文的精彩之处。如学习《示儿》后,我要求学生把古诗改写成第三人称的记叙文。学生们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情景交融地对古诗内容生动地展开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更加突出文章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但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指向性的训练,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做好课堂交流讨论,形成一个从说到写,修改完善的过程,做到读与写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03

回归语文的本体教学

承留实验小学 李欣欣

11月份以来,工作坊开始共读吴忠豪教授的《语文到底教什么》一书。书中指出: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是课程决策、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吴教授依据语文课程功能把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是语文课程的立“课”之本。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的熏陶、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共性化任务。

当前语文教育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本体性”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当作了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过分注重课文内容的分析,过多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太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其“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园。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能说出它在早晨时的景色特点,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2.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3.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围绕目标,我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对比感受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然后感悟写法进行仿句练习,最后体会作者情感。看起来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开展教学活动的,但是学生仿写效果并不好,语文能力的提升也微乎其微。

随着对《语文到底教什么》阅读的深入,我觉得自己在课程观念上就存在一定问题,总觉得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动态描写段落,写一写下课后的场景。但是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解如何写好动态描写的方法,只是为了仿写而仿写,学生训练后本质上没有太大的提高。而我这样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后面感悟情感留出时间。

这样一来,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侧重到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上,我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在想方设法地插入朗读、仿写等本体性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沦为一种点缀,务必就造成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颠倒了语文课程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关系。

语文课堂应该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渗透或包含在本体性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之中。《鸟的天堂》这节课,对作者情感的感悟应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目标还是要回归到“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样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上,这样才可能教会学生。

END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